不是么?
想到这里李承道心中不由的一喜,他的思绪随之转动,各种妄念也一一浮现出来,这种勾连天地状就态再也保持不下去的退了出来。
深深地吐出一口气,李承道张开了双眼,眼底还有化不开的喜色。这次修行真的让他欣喜不已,就像一个找到新玩具的孩子一样忍不住还想再尝试尝试,不过理智还是制止了他这么做,毕竟修道是真的那走火入魔也必然也是真的,他现在是心猿意马难以平静,万一强行入静搞得走火入魔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还是稳妥起见的好。
有十几年深山修道的经验,他谨慎的没有立即起身,而是继续在那里平复心情,感受着这一次修行的过过程和修行之后身体的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事实上,这次修行方式是有点奇怪的,并不是按照完全正统的道家修行步骤来的,而是后来简化之后的。因为近代科学兴起之后道家修行就变成一种养生术,以前一些严谨和繁琐的步骤就被后人给慢慢简化摒弃掉了。
李承道每天早课修行是因为早晨阳气上升体内蛰伏了一夜的阳气也开始苏醒,入静修行调节体内外之气平衡可养精气神,排除杂念,达到“定心”、“不动心”的境界,再通过特殊的呼吸吐纳之法刺激身体调理经络,使沉睡了一夜的身体都快速苏醒过来,是后世总结而来养生之道。
这次感悟来的太突然了,使他根本就来不及有什么应对之策,只能按着平常修习早课的步骤来。也就是顺其发展,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不敢胡乱的引导,只是专心的感悟着这每一丝的变化,毕竟第一次接触在没有出现什么变坏的情况下还是静观其变的好。
那道紫气在进入李承道体内后无人引导,遂自行散于身体各部,滋润着每一个细胞,由于只有那么一缕紫气入体,变化也不是特别的大,令他敢觉变化最大的就是心神了。以前精、气、神就只是一种概念一类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人根据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提出的一种称呼。
而现在,精、气、神确变成是真实的,能被感知到的东西,精和气只有一缕紫气入体变化不大,不过神和以前却是云泥之别,他现在虽然做不到透体内视,但却可以感知到身体四周的变化,还能感觉到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已经称得上神识了。
片刻过后李承道再次睁开了眼,一阵阵眩晕虚弱之感从大脑传来,随即苦笑一声。
“没想到单纯运用这种能力这么的消耗心神!”
轻轻揉了揉微痛的脑袋,就准备起身回房休息一下,他现在这种状态就不折腾了,还是等心神回复了在慢慢研究吧。
………
日上三竿,村子里也热闹了起来,孩童们聚成一伙在道路上嬉戏打闹,趁着清晨凉爽到田地里干活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下田回来了。各种打招呼声、闲聊声、吆喝大骂声也都不绝于耳,只是回村的身影里却有一个显得与周围有些格格不入。
一袭月白色的长袍,背上背了个竹制书篓,一身普通书生打扮的模样,惹眼的是其腰间竟然还挎着一把长剑,行走之间苍劲有力完全不似普通书生那般柔弱。
村民们好似和他非常熟悉,见到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热情的打招呼。
“吕夫子好!”
“吕夫子回来啦!”
“吕夫子早啊,今天还开课么?”
“吕夫子这次又是去哪了?哦……我懂,我懂,不可说!不可说!呵呵!”
而那个吕姓书生都会笑着一一回复,态度始终是平和淡然,让每个与之打招呼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就连路上嘻笑打闹的孩童见了书生都会赶紧站好行礼问好,书生玩笑般的训斥了几声也就放过了这些孩子,看着转身一哄而散的孩子们,书生轻则笑着摇了摇头,显然心情也是很不错的。
“夫子…夫子…”
一声叫声再次拦下了转身欲走的书生。
“哈哈…我听说夫子您回来了就赶紧过来了,还好赶上了。”
“哦…是东子啊,这么着急过来是有什么事么?难道是村长有事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