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雨歇,云散日出。
阴间的风云变动并没有影响到阳世之人,东沂县城还是和往常一样渐渐苏醒了过来。
也不知是因为昨日大雨的影响还是错觉什么的,今天的的东沂县城显得格外的热闹,人们起来的也格外的早。
当李承道从城隍庙中出来的时候正好看见这番热闹的情景,他还诧异了一下。他与城隍的交流并没有废了多少时间,没想到这么早就已经有这么多人出来忙碌了。不过好在他出来的时候注意隐匿了身形,并没有被人撞到。
找了个不显眼的地方悄悄的显出身形,随即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人流之中。随着人潮随便找了个小摊解决了一下早饭,然后便往自己住的地方走去。
他不打算在这里多做停留,准备回去收拾一下即刻就起身离开,既有几分逃避的意味,另外也是真的该走了。
他本来就没准备在这里多待,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惹出的乱子不能就此离去。而现在一切可以算是都结束了,阴司他也甩手给了城隍全权负责,就没有再停留的必要了,至于走的这么急还真是因为他有几分心虚所致。
打定了主意李承道便利索的收拾好了自己本就不多的行李,其实他回不回去都无所谓,重要的东西他基本上都是随身携带的,放在住处的也就是这几天在城中买的些小玩意。这是之前他的一些小心思,以便情况恶化可以直接抽身而去。现在他虽然想着早点离开,但也不在乎这一小会儿,回去一趟也无妨。
就这样收拾完行李,退了房间,中间耽搁了不到一个时辰李承道便已经来到了城门之处。不过并不是来时的那个城门,而是开在另一个方向的城门。
这东沂县南北只有一条大道,他不可能往回走回头路,从正门出又得绕一大截,属于是自找麻烦,于是便从另一个方向的小城门出,这个方向也正好是他下一个目的地的方向。
其实李承道本来也没什么确定的目标,起初他的打算随便游荡,走到哪算哪,先熟悉熟悉大亓的情况再说。现在有了吕夫子的游记,上边记载了一个地方他感觉可能会有收获,而且正好离此地也不是很远,就暂时定为了此行的阶段目标。
东沂县他本就没打算多待,稍微熟悉一下这个世界的世俗社会他就会启程,若不是城隍阴司的事情耽搁,以他的脚力,此时他说不定已经快到目的地了呢。
出了城门,来往的行人虽然不多但也是络绎不绝,回身看了看不同于正门,略显低旧的小城楼,李承道轻呼一口气,随即转身向着远处的大道离去。
……
一条不算很大的“大道”从远方蔓延而来,蜿蜒曲折的拐进了几个山包组成的小山坳之中。在路即将消失的地方,则矗立着一个破旧草棚子,几根旧木头一片破草席,竟然撑起了一块不小的地方。
而就是在这破草棚子内竟然三三两两的坐了不少人。
热气腾升,人声嘈杂,竟显出几分热闹的气象。
此地为两县交接之处,又是唯一官道的必经之地,所以往来行人客商都得从此处经过。再往前走便会进入一段不短的山路之中,虽说不是很难走,但也说不上好走。因此许多人都会在这个坳口暂停一下歇歇脚,好为即将到来的山路恢复一些体力,久而久之到了这里歇歇脚便成了一种惯例。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这里就立起了一个破草棚子,也不知道是谁立的,可能是碰巧有人在此遇到大雨临时搭起来的,又或者别的什么。过往的人们并不关心这些,只是高兴有遮挡风雨的地方,乐得如此。
再往后草棚子塌过、重建过、被来往的陌生人扩建过,大体的总维持一定的规模。甚至有人还在此开了个茶馆,说是茶馆其实也就是提供些热水,里边扔些便宜茶叶罢了。
这里荒郊野外,没人管辖,地处偏僻,卖些茶水的生意没多少利润,也不值得人们争抢,一般也没什么人闹事,所以小茶馆也开的惬意,除非是自己不想干了。来来往往的,小茶馆换了不少主人,但这个包棚子却一直矗立在此处为过往的行人提供着庇护。
人们在此吹牛聊天、打探消息,也算有了几分热闹的迹象,若是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说不定此地慢慢会变成一个集市,再往后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小镇、小县、最后或许还能建起一座城来。
以后得事情谁知道呢!
都不是此时哄闹的人群要考虑的。
在草棚子内闹哄的时候,官道之上又有一道人影出现在了远处。
人影显出几分悠然之色,和普通行人来往匆匆的神色不同,此人不疾不徐,淡定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