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欲装傻充愣、佯装对此一无所知的皇帝,却未曾料到竟会被那位耿直的御史一语道破天机!毕竟眼下,身为一国之君的公冶无旻实在不愿与公冶无咎彻底决裂。
顿时朝堂之上便传来阵阵议论之声,有些大臣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而另一些则直接站出来,表示对这种说法的附和与支持。他们情绪激动地对公冶无咎展开了猛烈的抨击和指责,声称其心怀不轨、企图谋反篡位。
这些大臣们慷慨激昂地陈词着,声音越来越高,仿佛要将整个宫殿都震得摇晃起来。
他们列举了一系列所谓的证据和迹象,试图证明公冶无咎确实存在叛逆之心,并暗示他可能已经采取了某些行动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一时间,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公冶无旻身上,似乎期待着他能够给出一个顺理成章地处置公冶无咎的法子。
公冶无咎此时此刻真的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不对公冶无咎采取任何措施,那么身为宣武国摄政王的他竟然让自己的儿子在南邑国称帝,这无疑会让自己这位皇帝颜面扫地、威严尽失。
可要是对他加以惩处,又担心会弄巧成拙,激怒公冶无咎,致使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背叛宣武国。
皇帝心中暗自思忖:“公冶无咎权势滔天,党羽众多,如果真要和我鱼死网破,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到这里,皇帝不禁眉头紧锁,忧心忡忡起来。然而眼下的局势容不得他有丝毫犹豫,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才行。
究竟该如何取舍呢?是忍气吞声继续纵容公冶无咎,还是冒着风险与之决裂?
在这关键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命运走向。
公冶无旻从来没有这一刻如现在这般骑虎难下。更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沉甸甸地压在身上,令他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