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这金陵府内便热闹了起来。人人都在传着昨日那知府府衙出的大事,说是那王知府被官家给革职查办了,弄不好是要掉人头的。
至于他是因为什么倒的台,那是说什么的都有,还个个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
这么多年了,那敲更的更鼓都被敲坏了几个,可金陵府的百姓们日盼夜昐,这王知府却一直长青不倒,如今可算是遭了报应了。
更有那闲人在街边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昨日府衙查抄的盛况。什么那知府府衙查抄出来的银子都堆成山了,什么那王知府家就连床榻都是金子做的,什么那查抄出的酒具都是美玉雕琢的,等等,说得是天花乱坠。
城中的商家店铺如今也是转了风向,纷纷搞起了降价酬宾,说的是什么东主有喜。其实人人都知是为贺那王知府倒台。
至于那些酒楼茶肆之中,更有那说书先生临时改了话本,都是些什么吴国太宰嚭受贿亡国之类的故事,倒是听得众宾客是齐声叫好。
这市井之中更有好事之人编出那么一首打油诗来,“金陵知府知不知?一船粮,千条命。拖得一时是一时,换得军粮作私财。”
陈太傅这几日是忙得不得闲,虽有几个幕僚在旁协助,但这金陵府的事务确是千头万绪,头疼得狠。
至于官家当日评说这金陵府是烂到根子上了,如今看来或真是如此。
首先是这府衙的经历司,掌管着这金陵府的出纳文档等事,但呈交上来的账册登记来往不明,更有那涂改撕毁之处。看起来那管事的经历与两个知事也是那一丘之貉。
而那户曹管的本就是户籍赋税仓储事宜,如今询问他那批粮草进出之事,却支吾其词,只怕也与那王宗尧同流合污了。
至于那谢通判本是朝廷派来监督那知府州事的,结果是这么多年无所作为,对那王宗尧是听之任之,这失职之罪也是免不了的。
陈太傅越查越烦心,实在是看不下去。便令身旁的幕僚逐条查看那些账册,看看这王宗尧到底是从哪里贪得那么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