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鹏俯水翼难开,迢迢人间蜀道在。
日月只临秋风上,江河还流青山外。
东望浮云作仙台,天下谁能共一怀。
愁来未觉千杯醉,愁去可与笑沧海。
我生不得长适意,明朝万里向蓬莱。
——唐宋浩浩《归去来》
……
东海蓬莱岛偏北十里,有一孤山,名曰天溟山。
何以取名天溟?只因岛上居住着一位隐世老人——天溟子。
此人已不知活了多少个春秋,但以自己的名字为海岛取名,想来是一位不死老人了。
“师父,徒儿这些年已掌握天下势力分布,心中已布下大局,如今大唐气数将尽,徒儿恳求师父,再次让徒儿出岛,一报灭国之仇。”
此时,在这位不死老人面前,恭敬地跪着一人,其人眉目如剑,深有城府,魁梧的身躯被黑衫笼罩,头戴一顶斗笠,江湖气息浓烈。
天溟子须发如霜,形容枯槁,身骨消瘦以致墨色长衫于风中鼓荡,他双目微闭,面朝沧海,右手掐算片刻,骤然睁开矍铄有神的双目,道:“四百春秋更一代,世态有如云变改。疾,是天地差!迟,是天地差!”
深深一叹,又道:“此行一去,若不更改天地命,往昔算盘尽将泯,去吧!”
“多谢师父!”
……
大唐江山已雄踞神州中土四百余年,国力昌盛,四海来朝,大唐的建兴始于立在长安城中的十二惊溟碑上铭刻着的十二位“惊溟”人物,亦是开国元勋,而大唐的衰败也将始于这块历经百年风雨而巍峨屹立不倒的石碑。
是夜,这块高达三丈、宽足一丈的石碑下,立着一道头戴斗笠、黑巾遮面的魁伟人影。
他凝视着石碑良久,兀自叹息一声,缓缓将右掌贴近石碑,甫一运劲,但听得“嘭”的一声惊天巨响,石碑碎裂激飞,露出一把三尺长剑,于月辉下闪烁着刺眼的精芒。
黑衣人听得不远处人声鼎沸,向这里靠近,拔出长剑,拂衣掠向金碧辉煌的高楼上,遥望太极宫方向,下一刻直飞而去。
……
半月后,蜀中,乐山大佛之顶,头戴斗笠、黑巾遮面的黑衣人怀中抱着一名刚出生的婴儿面江而望,良久不回头。
这座乐山大佛面江而坐,佛头齐山,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势肃穆,依山凿成。其雄伟壮观,世人以“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来形容。
此佛像历经三代工匠的苦心磨刻方才竣工,阻挡了三江湍急水势,庇佑后世千载百世。
“若世间真有佛在,何以不庇佑我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