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早,也应该不会超过春秋晚期。

但是,这件方彝属于商周时期的文物。

我重新拿起这件方彝仔细看了看,尤其是方彝身上造型纹饰最复杂的部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件方彝制作精良,纹饰造型的细节清晰工整。

几乎所有对称的地方都是工工整整,相互吻合。

所以,这是件旧仿的赝品。

当然了,说是赝品,那是对照商周来说。

如果,这是件宋朝制作的工艺品,放在家里装饰用的,断代为宋,那就不能算赝品了。

为什么说对照商周就是赝品呢?

因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用的是范铸法。

而范铸法所制作出来的青铜器,表面粗糙,纹饰不清。

所以,造出来后,需要进行精心的打磨整修。

但是再怎么打磨,先天不足,所以同样是一组饕餮纹,每一组都有差异。

而相反,失蜡法更为先进,用这方法做出来的青铜器更加精密。

所以,历史上到了战国后期,大部分造型纹饰复杂的青铜器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那么说,林正卿作为金石方面的专家,他难道不知道范铸法和失蜡法的区别么?

当然知道。

那为何他没能看出这件青铜器的破绽呢?

因为这件青铜做出来后被人精心处理过了。

图鉴上记载着每一件做旧品的破绽和处理方法。

而这件青铜器的破绽自然就是我刚刚上面说的那些,对于那些深入研究青铜器的人来说。

这两种制造工艺上带来的差异是一个很大的破绽。

所以,一定要处理掉。

所以,我们也在会看到眼前这件方彝是如此的油光锃亮。

这是古人仿出来就故意为之的。

也就是说,这件方彝在古代一面世就是传世之物的。

其压根就没入过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