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账面配置上来看,勇士队内并没有防守邓肯的对位球员,这也是勇士队整个赛季的一个顽疾,即使到了季后赛,四号位依然是几近真空状态;
好在勇士队有所布置,防守端就是放空斯普利特,德拉蒙德、巴蒂尔的大部分防守精力,要完全放在邓肯的身上;
勇士队完全把进攻的发起任务交给了詹姆斯,毕竟在和绝大部分球队交手的时候,詹姆斯都是一个场上占优的存在,更容易改变对手的防守阵型;
王尚、保罗乔治承担起了外线牵制和接应的作用,尤其是沉到两侧底角时,可以减轻詹姆斯在外线的防守压力,更能给他创造一对一单打的机会;
当王尚、保罗乔治、巴蒂尔都站在三分线外,随时准备接应的时候,德拉蒙德和詹姆斯的挡拆配合就会给马刺造成超乎想象的伤害;
德拉蒙德的顺下接球扣篮,或者是马刺队外线球员的收缩防守,都会给詹姆斯创造传球的机会,勇士队的外线埋伏点就会用三分球惩罚他们;
一时间,马刺似乎不知道该如何限制詹姆斯的穿针引线,从杰弗森到斯蒂芬杰克逊,还有板凳席上的迪奥,似乎都是无计可施,这也让勇士在比赛开始阶段,就占得先机;
看着波波维奇站在场边一通咆哮和怒吼,就可以预见场上的局势,而波波维奇越是着急,詹姆斯的突破越是坚决,就好像是趁你乱,力争一锤定音的那种感觉;
除了詹姆斯,遇到吉诺比利登场,王尚也会寻找机会和他进行一对一的对抗;
低位背身进攻的王尚,是吉诺比利无法限制的进攻方式,而吉诺比利的蛇形突破,也让王尚有些头疼,阵容轮换阶段,反倒成了两队打的旗鼓相当的阶段;
进入下半场,马刺队增加了邓肯在内线的强攻,年轻的德拉蒙德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很是兴奋,一度在两个人的对抗中占到了优势;
完成对邓肯的封盖,詹姆斯保护下后场篮板,直接发动快攻,王尚和保罗乔治算得上是比翼齐飞了,为詹姆斯的冲击打开了通道;
内线打不开局面,又让勇士队频频打出快速反击得分,双方的比分在第三节末端,就已经扩大到了20分以上,波波维奇也无奈的提早选择了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