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等崔祭酒开口,陈济却抢先说道:“小小庙干,何故发笑?”
崔祭酒缓缓说道:“兴垣老弟,是有何高见?”
在场众人内心均是惊叹:祭酒叫他“兴垣老弟”?!这庙干原来是崔祭酒的人吗?
“一个庙干能有何高见。”陈济小声嘟囔了一句。
崔祭酒转脸瞪了一眼陈济。
那陈济立即低头,不敢再言语。
“未有高见,只是觉得崔祭酒此计甚妙。”李兴垣说道。
在场之人,除了崔祭酒以外,其他人均是不明所以,纷纷纳闷的看向李兴垣。
崔祭酒欣慰一笑,微微点了点头,而后说道:“此番便是高见,那便讲讲你认为妙在何处?”
“崔祭酒您发一言,看似叫我出题,实则是在试探生徒对身份地位与德的认知,同时也考察了三人的处世之法。”
“确实不错,那你又是如何看待三人的回答?”崔祭酒继续问道。
李兴垣思索一番后,说道:“便如那王孙满之言:在德不在鼎。生徒过于注重自身拥有之鼎,而忘了那鼎正是因德高方能铸就,乃是本末倒置也。”
崔祭酒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回答,又看向三名学生,严肃说道:“他言出自《春秋左氏传》中,《王孙满对楚子》一篇,尔等已然学过,如今看来仍未能融会贯通啊……”
见三个生徒皆是发愣,崔祭酒便继续说道:
“我还有一言,诸生听了……即使他身份、学识皆低,如何不可向尔等出题了?尔等来此读书,无不是为上选拨历,而后为一方之父母官,地方百姓教化不深,若遇问题来找到尔等时,尔等也要因其身份、学识不足而将其拒之门外吗?尔等当需修身养德,而后谦卑以对万民。明白了吗?”
三人齐声道:“学生明白。”
“好了,口试策已闭,散了吧。”崔祭酒说道。
众人纷纷离去,却听张季礼忽然说道:“哎?这就散了?不是还没出题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