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知秋,情如酒,蓦然回首,一载又一秋。情谊真,人依旧,一声问候,乃天长地久。
生活有了朋友,才值得回忆。生命有了缘份,才懂得珍惜。牵挂别人是一种温馨,被别人牵挂是一种幸福,相互的牵挂,是人生最美的享受。
九妹醉梦泠有事没事经常寄信给在远方游历的觅两哥哥,并常常因为觅两哥哥的回信心里偷着乐。
半个月后,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九妹醉梦泠又接到了觅两哥哥的亲笔书信。
信中言:“匆匆几日,已是半月。中秋未曾与家人一起赏月,甚是惋惜。与小九妹梦泠秋后一别,感触颇多。别离中有不快的隔涩,但又隐隐消逝。因旅途的新鲜及兴奋,总是带给人无数美好憧憬。人生没有彩排,谁都无法重来。别放弃每一次自我提升的锻炼,别错过每一个自我改变的机会,把时间花在不断完善自我上,就是最好的选择。梦泠,天寒了,多加衣。希望你能向阳而生!希望你平安快乐,好运常在!希望你越来越优秀!愿健康相伴,平安相随,日子越过越暖!愿你阖家幸福!新的一年,新的一天,早安!寄九妹泠儿。”
九妹醉梦泠回信道:“觅两哥哥,中秋佳节快乐!”
观明月,赏婵娟,阖家欢乐庆团圆!
月皎洁,风翩跹,幸福快乐满心田!
初冬的节奏那么快,十二月腊冬将至。大地迎来了九妹醉梦泠出生后有史以来第一场华丽谢幕的大雪,曾经的南方水之国明国江南宛城各家各户马上应赶上热闹的喜庆年会与每年一度的新春佳节。
九妹醉梦泠的新年愿望是:“愿所有美好都如约而至!愿所有梦想都能够成真!”
觅两哥哥,愿你在新的一年里:“烦恼不生,念头通达,智慧充沛,事业顺利!”
觅两哥哥农历十二月八号腊八节来信:“早上好!梦泠。要想过上心仪的生活,成为自己喜欢的样子,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无数个今天过好,不虚度时光,不蹉跎岁月。昨夜梦可甜?又到腊月初八,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祝你及全家人,腊八节快乐!我们这一群熊孩子是不是都可想喝母亲熬的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事事粥全,事事粥到!”
觅两哥哥冬至来信:“亲爱的九妹梦泠,冬至吃饺子了吗?祝你及你的家人冬至吉祥!愿所有的美好与你相伴相随!”
冬至,又称亚岁,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的节气之一,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在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中,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意思是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太阳高度自此回升、白昼逐日增长,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或23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每年冬至的确切时间不完全一致,但都在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以12月22日居多。
觅两哥哥小年夜来信:“九妹梦泠,今天腊月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是小年了。过小年,迎灶神。人间至味是团圆,祝你好运连连!冬将尽,春可期,人间逢小年。愿所求都如愿,多喜乐,长安宁。愿家人平安健康,万事顺意。祝愿大家小年交好运,步步如愿走鸿途!”
冬季养生忙,秘诀来分享。
衣着要鲜艳,困倦一扫光。
少穿化纤衣,纯棉是首选。
衣服宜宽松,促进血循环。
穿薄且多层,保暖效果棒。
少穿露肩衣,颈椎最怕凉。
秋燥少吃辛,伤肺不值当。
吃点酸味物,贴心护肝脏。
关怀已送上,快乐又安康。
明国江南平阳宛丘,醉家大院。院子里这些花草树木很久没有修剪了,长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母亲林秀琪总是抱着九妹醉梦泠,把她紧紧搂在怀中,叹息着说道:“你啊你,这世间处处要讲人情,可是你偏偏不通这人情,这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九妹醉梦泠心中却坚定自语:而我所求,不过是一日三餐,朝醒暮睡,罢了!
夫子说:“这个世界上,你想学任何东西都可以学到,任何东西都会有人教你,但所有的东西都不是被别人教会的,而是你自己学会的。有些人悟性高,看一下就知道了。有些人很聪明,听一下就明白了。有些人很愚顿,要反复经历才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在尘世中修行,只要开始,永远不晩,只要用心,就有可能。”
小主,
觅两哥哥常常对九妹醉梦泠说:“会说话,不仅仅是表达我们每个人内心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与想法,而更多的是用语言文字来圆我们这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经常发生的矛盾,这就是为人处事人情世故。”
昨夜睡得很沉,梦中又遇见了觅两哥哥,他牵着她的手去看海棠花,就像那一年春分秋落,觅家院落里盛放的海棠花一束束美丽之极。它们的花瓣白中带蓝,楚楚风致,零落肩头,风中飘逸,晶灵而美好。
她踮起脚尖,摘下一束,轻轻捧在怀中,扶手而立,面带腼腆。
觅两哥哥说:“为什么摘下它,让它开放在枝头不是更好?”
九妹醉梦泠很自然地笑了笑,洁白的牙齿显露出小小的一排,且温柔蜜意,好好地解释道:“就是因为太喜欢了,想学邻家姑娘插花看看,而这束秋海棠正合适。”
睡醒也罢,不料泪沾湿了枕帕。
晨光中,她握住心口,答:“觅两哥哥,你在何方?”
歌曲《故梦》
旧忆就像一扇窗,推开了就再难合上,谁踩过枯枝轻响,萤火绘着画屏香,为谁拢一袖芬芳,红叶的信笺情意绵长,他说就这样去流浪,到美丽的地方……
谁的歌声轻轻,轻轻唱,谁的泪水静静淌,那些年华都付作过往,他们偎依着彼此说好,要面对风浪……
又是一地枯黄,枫叶红了满面秋霜,这场故梦里,人生如戏唱,还有谁登场……
回忆像默片播放,刻下一寸一寸旧时光,愿化一双鸟儿去飞翔,任身后哭号嘶喊着也追不上……
又一年七月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这场故梦里,孤桨声远荡,去他乡遗忘……
觅两哥哥离开九妹醉梦泠后的第一个春节终于来临。大年初一前一晚除夕夜,姐姐们窝在母亲房间里听故事。母亲讲了琅琊榜五壮士的传奇和新娘子可可拉的传说。
梦泠假装睡着了静悄悄地靠在母亲林秀琪怀里。林秀琪一只手拍着梦泠睡觉一只手搂着梦泠瘦小的身子。梦泠窝在母亲怀里非常温暖与舒服。
林秀琪说呀,“女人与男人说话的身体结构不同在于:女人两个耳朵进,一个嘴巴出。男人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
九妹醉梦泠说:“冬天,我会把我的床被弄得非常暖和舒服。”
林秀琪和九位小姐们边吃吃喝喝边聊天:“生活中该记住的是,吃饭前和吃饭后都不宜马上喝水和剧烈运动。”
林秀琪开始讲故事,她说:“敌人把五壮士逼到了琅琊山,前后无退路。后来,琅琊榜五壮士选择英勇殉国牺牲坠下了琅琊山尸骨无存。人民为了纪念他们在琅琊山为他们塑像刻下了英雄的名字。”
林秀琪开心地对九个女儿们又讲了一个哲学故事:“有几个小孩很想当天使,上帝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把烛台擦亮,时间飞逝都没有等到上帝的到来,于是有些小孩就不再擦拭那烛台。有一天上帝突然造访,只有一个烛台是干干净净的,那是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烛台,因为上帝没来,但他也每天都擦拭,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天使。其实道理很简单,任何事情只要实实在在去做就可以了。”
女儿醉梦泠则乖巧地靠在母亲林秀琪肩膀上,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脸,看上去十分呆萌。小家伙不仅是妈妈心尖上的宝贝,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很多人说她完美传承了母亲林秀琪的美貌,小时候就是个很可爱的小公主。
细看九妹醉梦泠的长相,五官端正,眉眼清秀,尤其是一双眼睛十分传神,让整体更显靓丽之感。她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光发热,出落得愈发漂亮可爱,更加温婉,五官也更为端正。
小梦泠听着听着就在母亲林秀琪怀中睡着了,时不时还打着呼噜。朦朦胧胧睡醒后,只记得母亲讲的故事里,新娘子可可拉被绑架了,来到了土拨鼠挖的一个地洞里,周围都是黑乎乎的一片,伸手不见五指。后来的后来,鸡毛枪大哥和他的手下挖地三尺救出了可可拉。
母亲林秀琪说故事期间,比梦泠大两岁的熙儿说,“这个故事太滑稽了,可可拉跟梦泠真相像。”
红儿也在一旁起哄,拉长了脸,不高兴极了,两眼鼓溜溜转着,不相情愿地说:“好像就梦泠能当女主角似的,我就不服。”
这回熙儿又想说话,一旁的青儿姐姐推了她一下,她才擦着流着鼻涕没说话冷下了。
母亲林秀琪拍了拍了深夜里听故事有些累乏的梦泠,温柔慈祥地说道:“好啦,不要说九姑娘的坏话了。”
母亲林秀琪又细声讲道,有一个故事说,一筐葡萄烂了一半,乐观者说:“哈,好呀,还有一半好的可以吃!”悲观者说:“糟糕,只剩下一半了。”对同样的事物,乐观者见到阳光,悲观者只目睹阴暗。一个人在厄运面前不绝望,保持乐观的态度,他便是生活打不垮的人。
醉梦泠笑容可爱至极,认真咬字说道:“祖姥姥曾说过,‘年’即年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猛的怪兽。民间传说,除夕这天年兽会袭击人类。因此,当天人们会通过敲锣打鼓、放鞭炮等方式来震慑、驱赶年兽,平安度过除夕夜后即为过年。”
小主,
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灯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