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重操旧业(上)

首先爷俩都是逃荒的,明天的事情都不好说,更别说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其次就是窑里的黄鱼,那才是他们真正的依仗,以后有机会了,转到城市去,才不会荒废了厨子的手艺。

再者说了,他们就没打算在农村扎根,几孔捡来的破窑洞,有啥稀罕的。

也许能够让他们在意的,就是落户这件事了,起码有个合适的身份,不会被当成盲流了。

“六七十里路算个毛,兄弟有自行车,几个钟头就回来了,不是啥大事,再说了,夏秋两季(夏收和秋收)也要放假的,你们在家里务农好地,年底就不愁吃喝了。”

爷俩收拾了自己的衣服后,就跟着知青和村民们往山梁外的大路走去。

工地在八丈塬以东二十公里的秦岭某条支脉,属于东风公社的地盘。

但是这个学大寨工程是红旗公社出去的一个县级领导提出来的,所以施工的大半农工就放在红旗公社这边了。

东风公社、红旗公社以及高李公社处在同一条山脉脚下,水库的灌溉正好可以满足这几个公社的所有农田。

三道河大队一共被摊派了一百名劳力,不仅有壮劳力,还有一部分非壮劳力,也就是知青和女性,他们的工分比男劳力要低两分。

百十口子人挤在五辆拖拉机上,浩浩荡荡的开向东风公社的地盘。

古小满则骑着自行车跟着,有这玩意来回会很方便,毕竟古家河畔还有他惦记的人和物件呢!

当拖拉机开到指定工地的时候,东风大队的七十多人已经到了。

对方的领队跟周秉义是老熟人,看到他们到位,立刻大笑着迎上来寒暄。

“老周啊,你们的人到齐了吧?”

东风公社的领队是大队长何大伟,俩人握了握手后就开始分工。

首先是搭建临时窝棚和灶房,这玩意是解决吃喝拉撒睡的首要任务。

因为周长河的任人唯亲原因,炊事员暂时只来了古氏父子俩人,所以灶房需要怎么搭建,都是古孝贤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