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没解释钱的来源,只是保证,绝对干净。以后他的工资,也都充作班费,直到大学考试结束。绝对不让每个同学因为无法承担费用而掉队。
三班的同学爆出雷鸣般的掌声。家庭条件好的,也纷纷掏出五元,十元,交给老师,留作班费。
所有家里条件不好的同学,都感激万分,也如释重负。生活有了保障,学习劲头更足了。
高考开始那天,校长,老师送考。三班同学一个都没掉队,全部参加考试。
1977年12月1日,上午考数学;下午政治。12月2号,上午语文,下午理化。
考完试,大家各自收拾好行囊,互相告别。他们得马上回去帮助家里劳动,有的回去做临时工。一边赚钱,一边等待高考的入取通知书。
班费没用完,大家一起吃了一顿告别宴。班里同学的通信地址做成了小册页,每人一份。无论谁今年没考上,约定,一定再考一年。费用不够,班费出。黄坤给老师又留下五百元,叮嘱老师,钱不够,给他写信。三班同学一个都不许掉队。
因为,三班同学的成绩太好了,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考上大学。即使今年发挥失常,或者受录取名额限制,有落榜的同学,明年依然有机会。
黄坤承诺,只要你们自己不放弃自己,我们三班集体就不放弃你。
这顿饭,大家说了好多知心话,除了黄坤和黄坦,他们都是三十岁的成年人了。有的孩子都有一两个了。来复习半年已经是难上加难。如果再来一年,那可是真的不太可能。
黄坤鼓励他们,可以在家复习。老师会给他们寄资料。有不会的,也可以写信问他。家庭有困难的,黄坤每人给了一百元钱。他们出去上学,家里不能再出钱了。有了这一百元,能解燃眉之急。每个人家里不会为了钱,闹得鸡飞狗跳。同学们不好意思拿。黄坤劝慰他们:“拿着吧,不用感谢我。只有以后你们有能力了,力所能及地资助家乡更多读不起书的孩子们。那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黄坤对这些比他大了十三四岁的同学们,就像对待晚辈一样关心,负责。而这些大男大女们,也把这位亦师亦友的小同学,小老师当作了心灵的依靠。
强大的灵魂,无论他的身体多么弱小,永远也不会被小看。
那十二名要求换老师的学生,后来特别后悔。因为黄坤的同班同学算上黄坦,一共有三十二人。在1978年三月被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同学,有二十名。
小主,
剩下的十二名同学在1978年7月份的第二次考试中,全部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