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敢守城,不敢外出。
更不用说问罪笮融了。
为报复曹操。
陶谦得知曹操之父曹嵩在琅琊避难。
于是秘密派遣上千骑兵到琅琊抓捕。
而曹操也知父亲是其软肋。
于是让泰山郡守应劭迎接。
但应劭人马未至。
陶谦兵马先到。
曹嵩以为是应劭派来的人。
于是不曾防备。
行到华费之间。
夜宿空宅之内。
陶谦都尉张闿。
下令击杀曹嵩。
抢夺随行财物。
曹操弟曹德,躲于门后被杀。
曹嵩妾室太肥,翻墙时被杀。
至于曹嵩自己,躲在厕所遇害。
随行人手被杀,被劫财物无数。
要知道曹嵩曾贿赂宦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甚至出手上亿万,这才任职太尉。
他还曾是大司农,贪墨不计其数。
甚至自己的儿子起事,他都不曾支持。
反而带着嫡子曹德赶忙避难琅琊。
就算这次逃离琅琊,也带着一百余车财货。
杀一曹嵩,可得百车财货。
还能给曹操警告,挽回一点面子。
徐州牧陶谦、都尉张闿并不吃亏。
而前来接应曹嵩的泰山郡守应劭就没这么幸运了。
也不知道他是因为怯战。
还是因为奉盟主令,想给曹操一丝教训。
总之这次他看着曹嵩遇害。
却连抓捕疑犯的勇气也没有。
更不用提到丢失华、费二县。
他这个泰山郡守失职的事了。
应劭害怕被曹操指责。
于是弃官潜逃。
请求袁绍庇护。
看到陶谦被曹操反击得连城都不敢出。
袁术也有了想法。
他年少时曾与下邳陈氏家主陈圭有来往。
于是借此机会写信给陈圭:
“当年秦朝失了政权,天下群雄便起而夺之。”
“最后被智勇高人,先出手争夺到。”
“如今天下已是乱世,刘氏面临瓦解之势。”
“这似乎又到了英雄逐鹿之时。”
“我与你有多年的交情,难道你不肯帮我吗?”
“像这种谋取天下的大事,只有你才是最值得我信任的人呀!”
“另外,你的儿子陈应,正在下邳,到时我挥军北上。”
“要让他配合,以免被伤及。”
袁术这是以陈圭儿子陈应的性命威胁。
想把陈圭绑在自己阵营。
陈圭读了袁术的来信,答复道:
“从前暴秦末世之时,暴虐无道。”
“以严刑酷法治理天下,荼毒生民,这才让黔首忍无可忍,以死相拼。”
“最终导致秦朝覆灭。如今刘氏虽然衰微,但天下并没有秦朝崩溃前的酷刑暴政。”
“朝廷内外,诸侯将军都在努力辅佐长安天子。”
“他们有勇有谋,被董卓逆贼践踏的朝纲正逐步恢复。”
“荡平凶恶的叛匪,清定海内,我相信用不了太长时间。”
“我原本以为袁将军出身于世代蒙受皇恩的公卿之家,自当会与天下英雄同心协力,匡扶汉室。”
“却不曾,足下竟要图谋不轨,以身试祸,这岂不令人痛心!”
“眼下若是你能迷途知返,痛改前非。”
“我想,或许还能免去你的罪过。”
“我与你是多年的故交,所以才把这些心里话讲给你听。”
“虽然听起来难免不顺你意,但对我来说,的确想表达情同骨肉的心意。”
“至于你要我为了私利而与你合作,我是宁可被砍掉头颅也不会去做的。”
袁术从陈圭的信中读到了陈圭的意志。
这才作罢,保全与陈圭的友谊。
初平三年,冬十月。
刘协亲临太学观看典礼。
车驾来到永福城门。
并考核儒生四十余人。
上等名次赐位郎中,次等名次赐位太子舍人,下等名次罢去不作安排。
并下诏令:
“孔子慨叹有了知识而不去探讨,那么学会的知识也会忘记。”
“如今有些儒生已超过六十岁。”
“还在为生计发愁,根本没时间专心学习。”
“他们少时结发入学,到老时白发空归。”
“这么长的时间里,离开农耕土地,到最后还要回到土地上,却永远没有获得荣宠的希望。”
“我很怜惜他们。便按考试落第者,优先补充为太子舍人吧。”
当时长安城中到处为刘协善举传唱:
头白皓然,食不充粮。裹衣褰裳,当还故乡。圣主愍念,悉用补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黄。
意思是感念圣主刘协怜悯。
十月二十二日,辛丑,京师长安地震。
有彗星出两角间,东北行,入天市星中而灭。
占辞说:
彗星扫遇天市垣,天子将有所迁移,可能改易京师。
司空杨彪因此被罢免。
十月二十七日,丙午。
以太常赵温为司空,录尚书事。
京师地震,幽州也经历一场地震。
当初朝廷使者赵岐安抚关东。
但不巧遇染病在兖州治病。
曹操、田楷、臧洪、孔融。
甚至袁绍和公孙瓒都罢兵了。
但幽州牧刘虞却要起兵讨伐公孙瓒。
刘虞与公孙瓒之间的矛盾之前已经提过。
这公孙瓒与袁绍数次争斗,刘虞劝阻无效。
于是逐渐减少给公孙瓒的钱粮。
公孙瓒得知大怒,变本加利,不断违背刘虞的命令。
然后更加频繁地侵掠黔首,补充钱粮。
刘虞得知后,却一直都无法制约。
他想了个办法,派遗人员上京师,告公孙瓒横暴掠夺黔首的罪。
但公孙瓒也不示弱,也派人上京师,指责刘虞克扣军粮。
两人就这样不断上奏,互相攻击。
但朝廷鞭长莫及,只能敷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还让使者赵岐调和两人的矛盾。
这公孙瓒为防备刘虞,便在自己的封邑蓟县东南修筑一座小城。
自己率领军队住在里面。
刘虞好几次请他开会商议,他都称病不参加。
这让刘虞很担心。
于是决定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公孙瓒。
出发之时,从事程绪脱去盔甲上前劝谏:
“公孙将军虽然有罪,但罪名并不严重。”
“明公不如先告诫他,让他有改正的机会。”
“这样妄动刀兵,不利天下。”
“再说了,这一仗胜败难料,不如先让军队驻扎下来,向公孙将军显示武力。”
“到时公孙将军必定会悔过谢罪的,这才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办法啊。”
但刘虞认为程绪临战异议,意图减少军队士气。
于是便以沮军之罪,当众杀了他,想以此激励士气。
但当时刘虞麾下有一名从事,名叫公孙纪。
因为与公孙瓒是同姓,所以两人私交甚密。
公孙纪知道刘虞的计划后,便连夜派人通知公孙瓒。
当时公孙瓒麾下都分散在外,仓卒之间只能挖掘东城打算逃走。
这刘虞非领军之材,部属纪律差,又缺乏训练。
而这刘虞又爱惜黔首房屋,下令部属不许纵火。
战前还大肆宣扬,此次出兵,只诛公孙瓒一人,不罪及他人。
这下让大家感觉被缚手缚脚,不敢冲杀。
因此刘虞军战斗力低弱,最终未能攻克。
公孙瓒见刘虞一击不成,士气低弱。
于是挑了数百勇士,乘风纵火,冲出包围。
只这一下,刘虞军便溃散了。
他与部属向北逃窜到军都县。
但公孙瓒不依不饶继续追杀。
终于在居庸关外,将刘虞及其妻子儿女一并捉回蓟城。
居庸关关尉韩当,严阵以待,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
他知道目前董氏各单位都在执行战备家令。
况且与刘虞和公孙瓒也都有所往来。
一时不知该帮哪一方。
于是赶紧通知主公董先。
询问要不要出手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