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书法和字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余顺全神贯注地书写着,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了他全部的心力。当最后一个字落下时,整个房间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磅礴大气的气息。冷锋静静地站在一旁,凝视着这幅作品,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之色。

相较于前几日所写的字,此时余顺的字迹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不仅笔法更加娴熟老辣,而且布局合理、结构严谨,竟然隐隐有了几分师傅冷锋的风范。看着眼前这位进步神速的弟子,冷锋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冷锋一脸严肃地嘱咐着余顺,即便如今已小有成就,练字一事仍不可懈怠,切不可因这微不足道的进步便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毕竟在书画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学到老,写到老”。

紧接着,冷锋还小心翼翼地取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书画作品,展示给余顺品鉴欣赏。他面带微笑,回忆起这些珍贵藏品背后那段令人难忘的往事。原来,这些书画皆是当年革命时期,一次深入敌后的探查任务结束回归大部队的路上,碰见一队敌人的运输车,当时他们小队的领导立即就眼红了,要知道那时,红色军队可是很缺乏生活物资的,马上就下达作战命令,偷偷的把敌人运输车队给包围起来。

有心算无心,而且他们本身就是极其精锐的特战小队,战斗打响之后没多久就结束了,这些东西就是当时从敌人手中英勇缴获而来的其中一箱战利品。按照常理,所有缴获之物皆应上缴充公。可偏偏那时,他的上级领导目不识丁,对于这些书画的真正价值可谓一无所知。

那位领导甚至不屑一顾地表示,这些字画又不能果腹充饥,若用来上茅厕擦屁股,还会嫌弃它质地过硬。才不会浪费人力把他们运回去,于是乎,便将它们统统丢给了冷锋。与此同时,其他不明就里的战友们也跟着瞎起哄,声称既然冷锋已经分得一份战利品,那么其余的战利品便与他再无关系了。当然,战友们也只是开玩笑,吃的东西当然有冷锋的一份。

遥想当年,众人皆是舍生忘死,将脑袋系于裤腰带上奔赴战场浴血奋战。在那样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些书画确实远不如柴米油盐来得实在和重要。无奈之下,冷锋只得匆匆忙忙在山中寻觅到一个干燥清爽的洞穴,而后将这些字画妥善封存其中,以待日后有缘人共赏其独特魅力。

多年以后,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曾经的硝烟与战火逐渐消散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冷锋都已经忘记了曾在一处山洞藏起了一箱文玩古董这件事。

但后来有一天,冷锋又一次因工作原因重回此地,当他行走于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时,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突然间,一段被深埋在心底的往事浮现在脑海——当年他曾在这里藏匿了一批珍贵的字画。怀着一丝好奇与期待,冷锋开始寻找那个隐藏着宝藏的山洞。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当初藏画之处。令人惊喜的是,那些字画依然完好无损地躺在里面,仿佛时间从未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

冷锋现在这些珍藏小心翼翼的摆在余顺眼前,余顺瞪大了眼睛,看着冷锋手中那一卷卷精美的字画,心中充满了惊叹。只见冷锋缓缓展开其中一幅字,上面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竟是书圣王羲之的墨宝!接着,冷锋又展示了颜真卿、柳公权、苏轼、张旭等人的书法作品,每一幅都堪称绝世佳作。

随后,冷锋又打开了几幅画卷,画面中的山水人物栩栩如生,意境深远。顾恺之的细腻笔触、吴道子的豪放画风、黄公望的雄浑气势以及八大山人朱统独特的构图风格,让余顺看得目瞪口呆。

“呵,这可真是不得了啊!居然有这么多名人的字画。师傅,您当年到底是打劫了哪个皇族后裔的运输车呀?才能收集到如此众多的稀世珍宝。”余顺不禁咋舌道。

尽管余顺对古董一窍不通,但他也明白,再过个十几二十年,这些字画将会价值连城,随随便便就能换取数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小目标”。不过,对于熟知后世发展的余顺来说,他对此并不眼红。因为以他的能力和见识,只要他想得到,这些东西都不过是信手拈来罢了。

所以余顺在最初见到这些字画时,确实感到十分惊讶,但很快他就调整好了心态,怀揣着一颗平常心,开始静静地观赏和品鉴起来。

过了一会儿,余顺终于将所有的字画都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他动作轻柔而谨慎地把那些字画慢慢地卷起来,再用一条精致的丝带细心地捆绑好,最后轻轻地将它们放回了原来的箱子里。整个过程中,余顺的动作显得格外小心,仿佛生怕对这些珍贵的字画造成哪怕一丁点的损伤。

小主,

冷锋一直在旁边默默地观察着余顺的一举一动,当看到余顺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激动之情。于是,冷锋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怎么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