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团忙于岛内事务而无暇分身应对,再加上这些生意在帝国也各自有人为其背书,于是一切仿佛都风平浪静,就连这些交易本身,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下,竟也像是人畜无害。
韩猖那时候主营粮食贩运——主要业务是把农业岛屿上的土豆和小麦贩运到其他岛屿上,赚取差价,他的生意自然也做到了艋舺里,而作为一个农贸商人,他是最人畜无害的那一种,想要和他交朋友的人也很多,因为没什么风险,而农产品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谁都不可能在早餐不吃土豆。
韩猖记忆里很清晰,他认识的人里有那么一个中年人,没什么技能,也没什么背景,只靠一身蛮力、一颗胆子和没有道德束缚的脑子,一天到晚什么活都干,什么活都敢接,偏偏运气挺好,所以什么活都做的不错。
小主,
“那时候……在艋舺成规模的时候,拓荒团在岛上已经到了攻坚阶段,岛上土着和盘踞在戴斯岛深处的三个大型海盗团完全没有被收编的可能性,前线战事吃紧,后方就需要加大建设力度——食物供给、医疗保障……甚至在解放岛屿之后需要考虑的人员安置问题,团长大人要考虑的很多。”
在韩猖说道这里的时候,克莱恩打断道:
“巴尔·达克罗德。”
韩猖脸上露出敬重的神色:
“他是个传奇。”
韩猖很谨慎,话语很保守,没有在巴尔·达克罗德的事情上继续说下去,而是回归正题:
“其实那时候,帝国就已经来了一批人……和你们不一样,不是官员,而是帮助拓荒团建设岛屿的工程师……也算是半个官员吧,因为他们也掌握了一部分权力。”
“这批人参与到了后方的建设队伍中,他们主要负责建设和维护码头以及岛上的第一据点……你们现在能看到码头,但已经看不到第一据点的城镇了,因为在机械蜂巢建立时,第一据点的城镇已经被摧毁,为机械蜂巢让道。”
“岛链还没开放,但岛上的人已经不少,尤其是艋舺……那时候艋舺的规模很大,几乎有现在戴斯岛码头的五分之一规模,连拓荒团都不知道艋舺里到底有多少人。”
“所以人力是够的……建设拓荒团大后方的人力是够的。”
“刚刚说的那个中年人……吃苦倒不是什么很稀有的品质,那时候大家为了找口饭吃,都能吃苦……他后来能出头,主要是因为运气好,还因为本身没受过什么教育,思想没什么束缚,什么事都敢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拓荒团后方需要盖房子,建设备,需要苦力,中年人每次都报名,他虽然吃得多,但干活卖力,从不偷懒——这似乎是每个亚裔的基础品质,但艋舺里的亚裔数量实在不多,所以这样的品质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中年人不但工作卖力,还不吝钱财,喜欢跟人交朋友,时间一长,认识了不少人,和拓荒团负责后方建设的某个项目代理人也熟络起来。
后来,拓荒团击破了岛屿深处海盗们的巢穴,海盗四散流走,有好些混进了戴斯岛码头,混进了艋舺之中,那些日子艋舺里混乱的很,几乎每天都有凶杀案和劫案和更恶劣的犯罪事件发生。
那个时候,拓荒团已经将岛上最后的抵抗势力逼迫到岛屿最北边的死亡火山,马上就要进行最后的决战,对艋舺的乱象实在无力治理,拓荒团在码头的代理治安官想了个办法:
招揽一些拓荒团的编外人士,和他们签订劳务合同,让他们承担管理治安的职能,对他们进行监视,并让他们参与帮助治理艋舺中的乱象。
此举,从艋舺里人们的角度来看,不但得到了伸张正义的权力,还得到了金钱和因权力而生的社会地位。
从拓荒团的角度来看,不但对艋舺的乱象进行了管理,还不用担心为这些编外人士的行为负责,两者之间的劳务关系和一纸合同是划清界限的最有力证明。
“那中年人也因此加入了治安队……那时候不叫治安队,那群被拓荒团招揽的中年人给自己的组织起了个名,就叫【艋舺】。”
韩猖一口一口抽着雪茄,眼睛眯成了一道缝,陷进了自己的回忆里。
“一开始的时候,事情的确因此有了转机——【艋舺】里那些中年人手里有拓荒团给的热武器,做事就有底气,虽然肯定有误伤,但确实给逃进艋舺里的海盗和悍匪们造成了不小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