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妈妈”从桌上,打来一勺菜汤,喂到“儿子”的嘴里,让她儿子的舌头,没那么难受。
“妈妈”又自己夹了一块,放在嘴里咀嚼后,轻轻皱起眉头,不过又很快恢复了原样。
“辣就不吃了,乐乐,我们吃别的。”
………
一段危机总算过去,陆尧可是知道,这一桌的母子,是他们这几天来酒店的常客,如果说他们都接受不了,那之后其他新来的人,就更承受不住辣味。
也有可能,这一家正好是外地刚回来,以前也吃过一点辣,现在有一点辣,倒是不怕。
陆尧没敢上去直问,他怕本来还没怎么样,他一问,对方看他是老板,反而要求退菜。
一般来说,95年的顾客,面对的是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假货、次等货,早已经习惯,默默承受,不去太计较,因为计较不过来。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少在2008年以前,我们华国的产品,都是以低价地质,假冒伪劣,而行销海外。
就连国人都对自家产品,没有信心,宁可出高价,买别人家,只是换过标签的“外国货”,也不相信,我们自己很多时候,起其实已经做到了行业的顶尖水平,甚至是第一。
还是那句话,商誉即是信誉≈钱。
陆尧当天中午,一直目送这桌人离开,他又观察了别桌,点了海鲜的顾客。
最后有惊无险,好像这样的辣度,他们还能接受。
事后陆尧也想过,这可能是跟他们店这段时间,来的老食客比较多有关,特别是公务员,他们平时没事,总是要出席领导的酒席,陪吃、陪喝。
那些从上面来的领导,很多人都是别的省份调过来的干部,口味千奇百怪,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基本上,都是吃辣的。
而且有些地方吃的很凶,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无辣不欢!
既然如此,那在酒店接待的时候,厨师也要适量的往里面加辣。
这样一来,就培养了第一批吃辣的顾客,陆尧现在酒店名声在外,公务员又有钱又有闲,自然愿意来他家,尝个新鲜。
不过…话虽如此,陆尧也有担心的事情,那就是这些单位的人来吃,很多的时候,都是挂账。
这些钱,一般是到年底再收帐,陆尧到时候,还要请“专业”的人来收,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
这里面涉及到面子问题,如果酒店的人要账要到单位去,那他们会觉得老板不会做人,让其他同事知道了,他在单位也挂不住脸。
除了收账人的费用,酒店还需要给单位打折,一般来说,他们过来不看价格,可以随便点,吃完后挂个账,到时候酒店再给打个八折或者更多。
也有职位不低的人,去吃了以后,“不小心”忘了,又谁也不敢去催的情况,那老板只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事情在东北很常见,那地方自古就有赊账的传统,吃饭赖账的也不算少见。
而在珠州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好,单位的福利也不错,自然不会轻易少钱,但…每个地方,总有那么几个人,会时不时的赖点账,这是人性的共同点,只是数量和比例问题,无处不有,
毕竟…,人性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