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枪仙百里渊

枪仙

百里渊

武极中境

佩枪名为“悠然”

常居南山茅庐,屋前良田数顷。

武道虽强,但不喜与人打斗,更喜欢握着锄头照料他的那几亩良田。

李太白曾拜访,问道

“世俗繁华,江湖热闹,为官也好,入江湖也好,以你之博学和武道,定不会这般潦草,为何要居于一隅之地呢?”

枪仙对此,笑着挽起裤脚,带上遮阳的斗笠,扛起手中的锄头向良田走去,欢愉的声音传入李太白耳中。

“剑仙难道只看到了世俗的繁华和热闹,没有看到人性的贪婪和丑陋吗?

我田中的禾苗可不会大半夜叫我起床办公!

我屋中的老鼠可不会拿着刀来找我寻仇!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此甚好,甚好啊!哈哈哈哈.....”

李太白无言以对,也自此打消了邀请百里渊加入明月城的念头。

手中悠然枪,百里锄下田。

南山田园客,江湖人中仙!

枪仙百里渊是也!

其实这位被武道榜封仙拜圣,赐名枪仙的武极高手,他的战绩真的很少很少。

但在江湖上已经赫赫有名,不仅如此,他也是江湖上公认的最有含金量的武极中境,当今江湖上的武极中境的高手,百里渊是最有希望,也是最可能踏入武极圆满的。

因为他的避世不出,少与人动武,有人猜测,现在的枪仙可能已经踏入了武极圆满。

归隐田园,山水为伴,握锄耕田,握枪成仙,枪仙所求不是江湖上的赫赫威名,而是田边朝生日落的宁静。

既然如此,那他又是如何成就枪仙之名的呢?

用一个成语可概括他的成名之路。

一鸣惊人!

因为这位枪仙差点复刻剑仙李太白的成名之路,若无剑君的阻拦,他真的差点覆灭整个燕云皇室!

百里渊其实不是他的真名,本名唤作陶渊潜,但已经很少有人记得了。

当时年少的陶渊潜并未习武,而是入仕为官,可官场黑暗,虽有一腔抱负但不得出,心灰意冷之下选择了辞官归乡。

“文若不成,那边便习武!

武祖江畔尚能入武极,渊潜田边怎言武道难?”

这是陶渊潜辞官归乡后写下的一句话,少年气性虽然被官场磨了大半,但对于武道,少年亦敢比肩武祖,武祖尚且能在江边打鱼修到武极之境,自己种田又怎么不可登上那武道之巅呢?

之后,这位弃文从武的儒生便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一把锄头,肩扛一柄从明月楼低价买来的长枪走进了青川洲的十万大山中。

这一走便是十五年,期间不曾出山,也不曾展露一丝的武道天赋,直到七年前的大山外,他曾经生活的村落里来了一队收粮的官兵。

按照燕云朝当时的赋税,村民交了粮,还是可以勉强活下去的,但那一年,来收粮的官兵突然说朝堂有旨,因为边疆告急,粮食短缺,赋税加收三成,而且不容百姓拖延,不交就按乱民处理。

这可要了村民的活路,本来之前交了粮还可以活下去,但按现在新赋税上缴后,真的活不下去了。

村民不愿,官兵硬枪,最后发生了流血冲突,县太爷最后给整个村子按了暴民的罪名,上请郡守,请求镇压暴民,那郡守竟然也不曾核实,直接上书朝廷,将整个村子说成了谋反之人。

一听谋反,朝廷竟也不曾核实,直接下旨派了军队前来陶家村平叛。

两千大军负甲来到陶家村,为首的大将竟也不曾有丝毫劝降的意思,直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要求全歼陶家村两百三十六口人,一个活口都不留。

那一日,朗朗乾坤下,青山流水旁,一场单方面的屠杀在平静安详的小村落展开,尸骸遍野,妇孺哀嚎,面对手无寸铁的村民,官兵如入无人之境,烧杀抢掳,放火烧房,错落有致的小村落彻底淹没于火海之中。

两百三十五口人,不分老幼青壮,皆殒命刀枪之下,只有一名少年,凭借对村子的熟悉逃出了包围圈,向着大山逃去。

可终究还是被人发现了。

“不能有留下活口!”

为首的将军听到有人逃脱,阴冷的下达了这个命令,随后一队骑兵向少年追去。

少年眼看即将进入树林茂密的大山,眼中充满了活下去的希望,可身后却传来急速接近的马蹄声。

“没事,进了林子就好,进了林子他们就骑不成马了,肯定追不上我。”

少年一边安慰自己,一边加快了奔跑的速度。

追击的骑兵也知道如果让这个土生土长的少年逃进密林,他们肯定追不上了,到时候将军怪罪下来,有他们受的。

拉弓搭箭,为首的将领在马背上对准了少年的心脏位置。

咻!

一箭射出,箭头射入少年后背。

或许是少年命大,或许是因为马背的颠簸,射术精湛的将领竟然把剑射偏了几公分,箭头并未射中少年的心脏,而是贯穿了少年的肩胛骨,并不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