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脸上都写满了肃穆和紧张。
"各位专家,我有一个建议。"赵学成举手示意, "我们可以利用新研制成功的红星1号轰炸机进行超大型的投放试验,这样一举两得,既可试飞轰炸机,又可试爆。"
"太冒险了!这两个任务的难度和风险都非常大,万一出现故障,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中年专家皱眉提出了质疑。
"我赞成学成的提议,年轻人就是要大胆尝试,敢想敢干!"王将军却一锤定音地表态。
"既然将军和各位专家都同意这个方案,那我们就着手准备投放试验的相关工作。"刘司令也表示赞同。
在得到上级的批准后,赵学成连夜赶回研究所,与首席设计师余敏教授进行了面对面地会谈。
"余教授,恭喜你顺利研制出超大型,这将大幅提升国家的战略威慑实力!"赵学成由衷地对余敏表示祝贺。
"哈哈,全靠您提供的第三代高速计算机,我们的设计才能快速突破瓶颈,否则搞不好要晚几年呢。"余敏谦虚地挠挠头说。
"好了,我们闲聊够了,现在最紧要的任务是尽快准备的投放试验。"赵学成正色道。
两人随即坐下来,开始认真讨论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的高空投放过程极为复杂敏感,必须事无巨细地把关,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
"第一,本身必须进行严密的防震减震包装,以防在飞行和下落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撞击对引信产生影响。"赵学成面容凝重地说。
"是的,为此我特意设计了一个三级减震包装容器,里面带有减震减振层,可以有效抵御外界的各种冲击。"余敏回应道。
"很好,我们也会在轰炸机的武器舱内做减震处理,增加防护。另外,所有运输和装载的环节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有任何疏忽。"
"我这就着手去做。"
"的引信系统也需要多次严格的测试,确保能够精准地触发核爆炸。投放时武器舱内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控制一定要无懈可击。"
"引信系统我已经反复模拟过了,非常可靠。舱内环境我也会设法严格控制,绝不马虎。"
两人就投放试验的各个细节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全力确保这次史诗级的试验任务万无一失。
小主,
首先是超大本身的处理。
由于这枚超大当量高达3000万吨,威力惊人,任何一次意外撞击都可能导致核聚变反应提前被触发,因此必须进行严密的防震防撞包装。
余敏教授为此专门设计制作了一个三层的减震容器,内里带有厚实的减震材料,可以有效抗衡外来的各种碰撞。
另外还在壳层之间留有空隙,增加缓冲距离。
经过无数次模拟计算,确认能够抵御轰炸机起飞、飞行、降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震动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