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芳桂抱拳应到:“既然如此,那府令大人可与我一起回去,我与家慈说上一声就与府令前往县城。”
卫莘:“也好,正好与先生同行,听先生介绍一番。”
坐着马车,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景色,盛夏将过,外面又是一番不同情景。
不过十几分钟,马车就从学校返回李十三村。
李芳桂独自进入一个整洁却有些破旧的院子,看得出来过得并不算好,透过有些破损的院墙,能看见里面还有一个六十多岁的妇人在院子里做些杂活。
“果然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先生极其符合此诗,满清埋没了不知多少人才。”
卫莘站在院子外面,感叹道。
而在院中,李母自然听到外面的马车声,只是以为马车经过,没想到停在院外,然后就看见自家儿子进来。
自从儿子二月去外地游览归来,她就感觉到儿子眼中出现的希望,如今也没有过得如他父亲母亲期望的望子成龙,但却也十分满足。
“娘,我有事前往长安一趟,今晚就走,明天最迟后天就会回来,院外是渭南府府令和范乡长,此去娘亲不用担心。”李芳桂走到母亲旁边,缓声说道。
李母握着他的手叮嘱:“长安如今可是复兴会京师所在,你去可要小心点,不要轻易得罪外人,如今新皇主政,你这样的儒生都被排挤,得逢范乡长看重可不要有过格之处,安稳生活也挺好,最近我看乡里过得越来越好了,都有盼头了。”
李芳桂轻声:“知道了,娘,不用担心,那儿先走了,早去早回,娘亲也与爹说一声。”
临走又是几句叮嘱,母忧儿远行,只是如今要比以往好很多。
一直到院门,李芳桂看着母亲的不舍,想到这些年来爹娘对自己望子成龙的期望,尽管是农家夫妇,不知道一些大道理,却也心善,理解自家儿子不愿与贪官同流合污,但也一点点失去希望。
走出远门,李芳桂看着站在门口的母亲,想到此去再差也要声名鹊起,便回头:“娘,你与爹说,儿光耀门楣触,不远矣,虽不是进士,却也不负你们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