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联合国军强大的炮火下,志愿军早期的防御工事其实十分容易遭到破坏。
尤其米军和炮弹口径那是越来越大。
一把工兵铲的志愿军如何应对米军强大的炮火?
在早期,这么一个单兵防炮工事在半岛战场上落脚了。
这个单兵防炮工事可以简单理解成“猫耳洞”。
天上的炮弹飞下来,一个人可以缩在战壕单兵防炮工事里躲避炮击轰炸,这就是猫耳洞了。
但是后来,米军的炮火愈发凶猛。
所以...
志愿军的猫耳洞也挖得越来越深。
同时。
相邻的两个猫耳洞之间形成并联的“U”字马蹄坑道。
战壕加上马蹄坑道的基础配置,在敌人炮火急袭时,让志愿军大多数战士得以将进洞隐蔽。
坑道外留下极少数战士负责监视警戒。
当敌人的步兵开始进攻的时候,警戒人员发出信号。
继而,坑道内人员进入阵地工事反击。
这样使得志愿军前线部队的伤亡大大减少,也大大提高了志愿军战士的休息休整条件,提高了志愿军战士的战斗力。
在总结秋季防御作战修筑坑道的经验后,志愿军战士的坑道系统就变得更加丰富了。
51年9月到52年3月,志愿军一线各军就修筑起190公里长的坑道。
52年5月,第一线防御阵地的坑道工事基本完成。
52年8月,第二线各军防御阵地坑道工事也基本完成。
此刻,在横贯半岛的250公里长的战线上,形成了20到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中心的防御体系。
坑道并不只是一条单纯的隧道。
其中还包括了坑道仓库、坑道汽车隐蔽部、机关坑道掩蔽部、防空洞等等。
而依托坑道相匹配的战壕和交通壕总长,更是达到了6200公里。
各种工事挖出来的土石体积约6000万立方米。
如果以每一立方米土石为单位进行排列,其排列长度度可绕地球一周半。
那么,你知道华夏的万里长城有多长吗?
这半岛战场战线的群山之中,早已形成了一条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坚固防线。
只不过每一座山的坑道,由于山体石质的不同,形态布局不同。
今天。
也不知道是有人开小差,还是谁也没去防备...
在前沿323高地。
有这么一位战士,十分轻松地离开了相互交错的坑道。
她是志愿军广播站的广播员白露。
白露跟着两位战士在坑道里绕来绕去。
蓦地,离开了隐蔽洞,走进了长茅草的草地当中。
夜色安宁,秋虫嘀嘀咕咕地聊着曾经的花样年华。
在秋月初凉,山花烂漫的时候。
画面再一次来到那涓涓的溪流边。
溪流边,趴在草丛边的两位战士静静等待。
突然,一位战士闪电般转身,将枪口朝向身后:
“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