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问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古代,种地需要那么多人,收割同样如此。刚才大家也看到了,那么大一块地,在我们现代也就两个人在负责收割,收割的机器叫收割机。”

“收割机?”

这个名字倒是很好理解,不需要宁野再做解释。

“这种收割机,正常作业,每小时也就是半个时辰,大约能收割8到15亩地,以每小时10亩来计算,2个人,20小时就能收完。”

“啊?”

刘据虽然没正儿八经种过地,但明显也被这速度给惊到了。

“那岂不是说,2个人,收割200亩地,通过收割机,最多也就两天的功夫?”

“对,如果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或者轮式联合收割机,效率还能再提高,一天不到都有可能。”

宁野查了一下常见收割机类型及收割效率,补充说道。

“厉害,后人真是太厉害了。”

张世杰忍不住拍手叫好。

赵顼仿佛明白了宁野的意思,“宁弟,你的意思是,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大大提升种植和收割的效率,从而在短时间内种植更多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

“没错,有了现代科技,种植阶段,我们就可以用拖拉机翻耕、整地,不仅节省人力,而且加快速度,一天能完成的耕地面积,是古代的数十倍甚至更多。”

“我们还可以用播种机提升播种效率,甚至是用无人机播种和测绘,更科学地进行种植规划。”

“灌溉阶段,喷灌设备和滴灌设备,可以实现精细化的灌溉。”

“收割阶段,刚才有提到,有联合收割机、割晒机,收割效率大大提升,能确保粮食及时归仓,减少天气因素造成的损失。”

“这还只是效率方面,产量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我先问一下来自宋朝的诸位,你们那儿水稻亩产多少?”

新宋君臣由于南宋末年情况特殊,打仗较多,对具体的农活他们其实关注并不怎么多,基本插不上什么话。

秦汉因为生产力过于低下,再加上扶苏、刘据都没怎么种过地,也不好意思发言。

这话题,最终还是落到了北宋君臣身上。

“朕记得看过一封奏报,江南地区,水稻亩产大约在2石至3石之间。”

“嗯,不错。”

宁野笑了笑。

“那你知道,我们现在的杂交水稻,亩产是多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