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听到宁野终于明确表态要为他想办法,当即喜笑颜开,拿起筷子就是一顿猛炫,刚来时的皇家矜持,早就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见到此情此景,宁野顿时忍俊不禁。
他这位赵哥,也是个为了大宋至情至性的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顼一边吃,宁野一边说,“变法之道,贵在持久,而不是只争朝夕之功。赵哥,我问你,自熙宁二年你支持王安石变法以来,你们一共出台了多少政策法令?频率如何?”
“唔……”
赵顼一愣,显然是完全没想到,宁野会问他这个问题。
仔细思考后,他一边回想,一边回答。
“熙宁二年,七月立淮浙江湖六路均输法,九月颁布青苗法,十一月实行农田水利法。”
这速度,堪称每隔两个月就要出台一项全新法令。
不仅如此,王安石实行青苗法节奏快到飞起,有说法称其只在京东、淮南、河北三路试行了三个月便推广全国。
“熙宁三年,三月改革贡举法,十二月颁行保甲法 。”
“熙宁四年,十月实行免役法,在太学实行三舍法。”
“熙宁五年,三月实行市易法,五月实行保马法,八月实行方田均税法。”
“熙宁六年,七月实施军器监法。”
赵顼介绍变法政策的时候,扶苏和刘据都惊呆了,即便是他们那两位千古一帝的父皇,也未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连续颁布施行这么多的法令。
这该遭遇多大的阻力,又需要多少勇气、决心和推行的力量?
扶苏和刘据,一边佩服赵顼,一边又为赵顼担心。
赵顼却明显沉迷于他的这套“宏大叙事”中不可自拔,甚至还认为,他和王安石能迅速出台这么多法令,恰恰说明他们三不畏,说明他们是真心实意要变法中兴大宋的。
可让赵顼万万没想到的是,宁野却苦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了宁弟?是有何不妥么?”
赵顼一时没有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