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重回京都

蔡邕叹了口气,说:“我也是这样想的。”

蔡文姬听后,立刻转移了父亲的注意力,“父亲许久未回家了,不如听一听女儿的琴艺可有进步?”

蔡邕转忧为喜,“好!”

于是蔡文姬便拿出焦尾琴,为父亲弹奏了一曲。

夏日的太阳又烈又热,池塘里的荷叶都打蔫着,蝉鸣不止,感觉花草树木都在叫嚣着,唯那书房处传来阵阵琴声,悠扬无比,美妙绝伦。

时,一个温文儒雅的少年正向蔡邕的书房走来,他眉宇俊朗,一身书生气,十分风流倜傥。这人便是卫仲道。

说起来,自蔡文姬一家去蔡家村到如今,二人都没有再过面,随着二人的长大,也渐渐有了界限。

“弦与指和,指与音和,音与意和。”卫仲道走入书房,缓缓说来,“和中优柔平中,使人神闲气静,蔼然醉心;

所谓“地不僻不清,琴不实则不清,弦不洁则不清,心不静则不清,气不肃则不清”,此曲当真绝矣!”

卫仲道以为是蔡邕弹的,顿时压制不住心中的赞赏之情,刚一进门便抒发了心中所感。

“贤侄来了,快快入座,我正给文姬听琴,看来你也觉得弹得好。”蔡邕赶紧招呼卫仲道过来。

卫仲道此时也已然一副翩翩公子,是个彬彬有礼的读书人形象。

卫仲道一听是蔡文姬弹的琴,立刻停住脚步站在了屏风外,紧张的回答:“失礼了,我方以为是您在弹琴,故不打招呼便私自进来了。”

蔡邕却道:“无妨,都是自家人,快进来吧,文姬这琴可不经常得听。”

卫仲道连连道歉,这才慢慢走了过来,因为是两家关系极好,又时常相聚,所以蔡邕是不在乎这些繁文缛节的。

何况自卫辉去世之后,他和五娘便时常帮忙照顾着卫仲道,如今卫仲道逐渐长大,又在他这里学习,性情慢慢的就稳重温和了,自是缺少了小时候的活泼好动。

“我儿琴艺进步如此之大,为父很是欣慰,只不过,少了些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