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车到山前必有路(下)

苏联在产量最大的T34坦克改进型上甚至特意设计了步兵扶手,就此还催生了一个特别的兵种:坦克骑兵。

虽说苏联规定了轻中重型坦克的载员数量,但是实际使用时,那可真是能塞多少塞多少,比如T-70这种轻型坦克官方指导应该是5-6人,但是就曾经有过一张载了8个人的照片。

而“后世”俄罗斯联邦国防部中央档案馆,编号为CAMD RF 38--1420的档案中提到了一辆在库迪诺沃(Kudinovo)作战的T-70,这次坦克上足足坐了20人!

天知道他们怎么坐上去的,而更为牛逼的是,现代居然有人尝试并成功在T-70上坐了20人,虽然里头有不少是妇女儿童,但是总得来说这份记录是有一定可靠性的。

如此多人挤在这么一辆坦克上面,三哥都得直呼牛逼。

而靠着这么一手“凑活”的方法,二战中,苏联坦克运载的装甲骑兵高达100多万人,多少也缓解了对伴随坦克一块行动的机械化或摩托化步兵需求。

而华夏在西南军事行动中,更是在59式中型坦克上用背包带把步兵绑住,一辆坦克捆上了20多人!

假如唐亮也这么干,光目前唐亮手下这几十辆坦克装甲车辆就能带上500多人,足足有一个加强营。

“不过这么搞人肉挂件,还是过于凑合了,如果有正规点的装甲运兵车就好了。”

此外唐亮还从此前缴获的93式氧气鱼雷那儿获得了【93式氧气鱼雷逆向测绘图纸】,也因此这张图纸跟此前在大沽造船厂得到的鱼雷艇图纸这么一结合,唐亮终于有了第一艘可以使用的鱼雷艇——【福龙号鱼雷艇】。

只是当唐亮简单看了一下这玩意的性能后,当即惨叫一声:

“22.5节的航速,这是老牛拉破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