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郑三发子试图发动的‘四月攻势’,你怎么看?”
“3-4月是春耕时候,我国是农业大国,如果贸然在4月发起大规模作战,不管是否能打赢鬼子,大军作战所需的大量民夫将极大的影响春耕,导致秋天拉下饥荒。”
“难道就不应该为国军的南昌反攻作战牵制其余地区的鬼子么?”
“可以进行牵制,但是要把握好作战的规模和方向。”
“你所说的规模和方向是指什么?”
从北平北部山区返回晋察冀北岳区的路上,除了要赶路之外,只要坦克部队停下来给发动机散热,杨俊恒和张楚琨就自发赶到唐亮身边,对八路军总部通报的最新军情进行一番讨论,自然也就离不开刚刚落下帷幕的南昌防守战。
对于是否配合国军展开“四月攻势”,唐亮显然和张楚琨有不同的看法——至于杨俊恒——他只希望关内的八路军能尽快攻入东北四省,跟艰苦奋战的抗联接上头。
只是在八路军总部对东北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之前,不管是进入东北的急先锋冀东根据地,还是关内整个八路军系统,显然都不能轻举妄动,毕竟不管是鬼子的华北派遣军,还是关东军,实力都比八路军强太多了。
“不管是我们八路军还是国军的部队,显然目前都不具备打大规模作战的能力……我所说的大规模,是指数十万大军的作战。”
国军不必说,不管是在抗战时候还是在解放战争阶段,国军超过50万人的作战指挥通常是一团糟。
至于八路军,虽然唐亮对抗战史不熟,不过从抗战刚结束不久,国府试图抢占华北各个主要城市所引发的邯郸战役之中,晋冀鲁豫解放区部队的表现看,各部野战能力和协调能力显然也谈不上有多好——当然比起国军来说还是强太多了。
甚至原129师师长也认为,解放战争初期,国军师以上军官的战役指挥能力普遍强于解放军同级军官;当然解放军的进步是神速的,不过半年时间,解放军大量高级军事干部便锻炼出来了,能力反超国军。
于是国军便开始整旅-整师-整军的被歼灭掉,而国军和解放军的交换比则越打越难看,至于国军被缴获的武器就更别提了,在解放战争开始的半年时间里,国军更是损失了将近7分之1的部队和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