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分粮

也就是这个时候,李弘文才明白,为什么刚来的时候,分的粮食里有那么多的红薯了。

种的这波粮食里,红薯因为产量高,基本上村里大部分的地都种了红薯,用村民的话说,离了红薯没法活,一年就靠红薯活命呢。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红薯的亩产能达到三千到五千斤,其他粮食都没有这么高的产量。

当然,其他粮食也不是不种,玉米什么,村里也种了一些,只是相对于红薯,面积要小的多。

相对于紧张的抢收,种地就轻松多了。

或许是经历过了前段时间的劳苦,知青们再种地的时候,心情也变得好了起来。

周成背成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新来的男知青也背起了王安石的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还...”

女知青也有人唱起了知青之歌,还有唱起了戏的,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而在交完公粮后,就到了村里分麦子的时候。

这个时候村里会给每家按壮劳力人头,先分五十斤的小麦,剩余的会在秋收统一计算工分统一再分。

分粮绝对是让人兴奋的,村里不管男女老幼,都早早的等在了大队门前。

靠山屯不算大村子,人口也就在四百多人的样子,平时感觉不出来,这一全挤到大队门前,还挺壮观。

村里分粮是先分村民,最后再分知青,所以虽然到了,但是一帮知青在老知青提示下,也没往前面挤,都在外面看着前面的村民一个个分粮。

人口多的人家,有六七个壮劳力的,一次能三四百斤小麦,这是最让人羡慕的,村民们也会讨论着谁谁谁家就是人口兴旺,看人家每回分的粮食有多多什么的。

而人口少的,只到分到一百来斤,虽然没人在这个时候说什么,但是会不自觉得觉得自家不够硬气。

分粮是需要自己带袋子的,所以在喊到谁家名字,谁家就会开心的提着袋子挤到前面去。

记分员赵石柱周会计赵大山还有村里年岁大的,会在前面核实这家几个壮劳力,能分多少粮,然后把成袋的粮食倒进自家带的袋子里,统一进行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