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审视之后,李怀节承认,这稿子里面还是有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方说,把新思路、新举措说得四平八稳就很值得学习。
第二遍他是从学习的角度去看的,很有意思。
文章不长,不到1200字,看两遍也就是四、五分的事。
秦道清很有涵养,端着热茶,小口小口地慢慢品茗。
“是篇好文章!”李怀节真心实意地感慨道,“拿来用在市委会上作为党教文章,有点浪费了!
我的意见是,省报、内参都可以投一下,不然真对不起这篇文章里的启发性思维了。”
说到这里,李怀节看着秦道清的眼神就有些意味深长,“道清部长,在目前这个空前复杂的形势下,这篇文章未尝不是一记洪钟大吕啊。
它除了发人深省之外,还有着深刻的警示作用。”
秦道清很惊讶,李怀节对这篇文章的赞誉在他的预料之内。毕竟,这篇文章是他父亲的秘书帮着润色的。
让他震惊的是,李怀节的这种反应,恰恰也是他父亲看完这篇文章之后的反应。
“那怎么可以?!”秦道清摆摆手,推辞道,“我这篇文章脱胎于连山书记的讲话稿,上省报或者内参的话,有贪功冒功的意思。”
李怀节没有继续劝解,往媒体上投文字的事情,他可是吃了老大亏的。
他知道这里面的深浅。
“其实,连山书记的讲稿和你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化蝶的关系。贪功冒功什么的,是道清部长你多虑了。
不过,我尊重你的选择!
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我这里完全同意。”
李怀节一边说着,一边拿出笔,在文章上作了眉批。
秦道清看着李怀节批文,很随意地说道:“省委个别领导对数字经济其实有点微词,这是我不想公开发表这篇文章的另一个原因。”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李怀节已经停住了笔,抬头看了过来。
秦道清微微一笑,洁白的牙齿在明亮的灯光下,仿佛在发光。
“公开发表就等同于亮出了自己的政治态度,这一点,怀杰书记,你一定深有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