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张浩在为别人制作的时候还特意的加了一条,他自己的作品即便要修改发布的话要经过张浩的同意。
这其实是一项很合理的要求,但是在很多甲方看来,张浩就有些逾越了,他们不太拿张浩这个小小的音乐制作人当回事。
再加上很多制作部门的人员和这些客户们添油加醋,导致张浩的订单不再像之前那么多。
也因为这件事情,张浩和词曲部门的很多人逐渐的疏远了。
杨羽作为公司的总经理只能一碗水端平,这是利益问题,杨羽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法。
吴良在得知这些事情之后,随后找张浩正式聊了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他们把两人组合的模式彻底定了下来。
吴良性格比较外向,也比较会和人打交道,所以拉客户,谈订单的事情都是他来做。
录音棚里面的具体创作主要由张浩承担。
他们两个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后来效率慢慢的显着了起来,也不再像之前会和词曲部门有那么明显的冲突。
而且吴良也保证尽量不会让甲方随意的更改他们的作品,这个事情他们不会写在合同里面,但是会提前和甲方沟通,这也是吴良最大的让步。
吴良很清楚,他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蹿红的音乐创作组合,名气可能现在开始有点了,但是仍然很微弱。
他们只能以效率高和低价格来拿订单,赚的都是一些辛苦费。
而且他们拿来的订单大部分定制的比较少,很多都是已经有了想法,想让他们用专业的角度进行评估和做一些修改,或者仅仅只是让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编曲,并且从这里发行而已。
还别说,这样的相处模式让张浩觉得更加的省心,效率也变得更高,同时也避免了和创作部门其他人的冲突。
但是因为之前的矛盾,张浩和创作部门的一部分人还是不太待见,职场的一些冷暴力还是会出现。
那群见不得人好的人时不时还在张浩背后说着他的坏话。
比如说“张浩清高什么!还不是靠王博带着”,“还不是吴良帮他拉来的订单,不然早就饿死了”等等这样的话。
当然这样对待张浩的人只是那一部分有利益冲突的人,职场就是这样。
平时杨羽和钟教授对张浩都比较好,培训部门的老师对张浩的勤奋和进步也都是有目共睹,平时和张浩的关系也都很融洽。
王博最近半年蹿红的太快,工作室每天都在为王博排着各种活动商演,王博的路人缘人气也在飞速的增长着。
现在也有很多综艺节目正在接触着王博,现如今王博就像个陀螺一样,每天脚不沾地。
张浩在公司里面工作时,很少能够见到王博。
王博现在都是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看的的张浩也是炸舌。
只有王博在汉东省以及临近市演出时,张浩才会以随行人员和乐手等身份前往,这时张浩才能看到一脸疲惫的王博。
每次张浩看到王博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潮叔在外面和各种人员应付着和聊天,王博则是在休息室里面躺着睡一会。
王博得空休息好的时候,也会和张浩讲述他去过的地方,经历过的事情。
同时王博也告诉张浩,别看他现在每一场演出拿的多,但是也十分的累人。
累的不是那一场场演出和演唱,而是从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一直都在换着各种交通工具,一直都在路上。
王博告诉张浩,他现在对车劳顿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
王博最近半年瘦了许多,张浩在和王博单独相处的时候,能明显的感觉到王博非常的疲惫,但是等到王博休息好的时候,张浩也能明显感觉到王博身上焕发出来的自信以及名为野心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