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女歌手一定是从小就进行了声乐的训练,而不像是现在华夏娱乐圈和音乐圈很多的艺人,只是经过一些培训,或者通过星探的走访,然后才出道的。
她那种浑然天成的演绎和具有特色的嗓音以及现场演唱时的那种自信,是从小到大培养出来的,是随着时间慢慢积淀出来的经验以及无数的成就达到的。
除此之外,歌词张浩虽然说不上来什么,毕竟语言不通,张浩能看懂一些,但毕竟不是母语,所以理解上有些困难。但是能够在全球流行,自然也不会差。
除此之外,让张浩感慨最深的还是音乐的作曲,尤其是编曲,这些都是工业级别的。
张浩在做音乐制作人的半年里,他在不断的听一些国际上,越来越多流行的大热单曲,他发现这些音乐在副歌部分扮演记忆点的旋律,不再只是由人声演唱出来的,而是靠电子音色搭建出来的洗脑旋律。
当然这些国际上传唱度和传播度广的音乐,不仅仅是运用了数字音色,虽然他们在频繁的使用这些,但是他们在人声的部分同样也不逊色。
他们在这些音乐当中也做了层次非常丰富的人声细节,他们将这些人声包装成外界嘈杂的反对声或者积极响应的号角,用这些和电子合成音或是顺从或者对抗,形成一种不一样的特色和平衡。
当然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很多以张浩现在的专业能力以及理解力,他还做不到解析,但是他却从这些音乐当中听到了一种音乐领域整体领先的力量。
后来张浩想搞清楚这些,就又特地的去查找资料,去和老师们了解。
事实就像张浩所知道的那样,欧美的音乐在整体层次上是超越我们的,他们有专门的协会,专业的制度,保护了全行业的利益。
虽然在欧美,那些演唱者们仍然是天王巨星,可是那些幕后音乐工作者们的地位却比国内的那些幕后工作者们要高出不知道几个阶层。
他们有着完善的制度,能够保持他们的温饱,能够让他们自由的创作。
在音乐领域,他们有着同行们的敬仰,所以在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之后,他们对这种音乐的态度和归属感自然更加的强烈。
演唱的有专门演唱的协会,编曲有编曲的协会,乐手有乐手的协会……所有的音乐从业者们都各司其职,同时相互之间又互相的联系。
正是这样的环境和这样的制度以及体系,能够让他们源源不断的出产出一首又一首如同流水线但是却并不粗糙的作品,甚至绝大多数都是水准以上。
同时他们也鼓励着先锋的音乐,小众的音乐,也不停的在向上拓宽着领域。
时不时还会产生音乐从内容中生长出来的契合状态。
这些都是张浩向往的,不过还好,华夏词曲协会早在十几年前也开始改变了。
张浩相信只要这样的发展下去,只要找到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以这样的制度,这些张浩向往的,就是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