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吗?”
“即使想学,我也没有时间啊,我还有自己的训练。”
关于这一点,郑凯还是有点想学的。
毕竟这个也算是一种技能。
一种郑凯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事情。
但是生活中,总会有很多事情牵挂着。
总是会想到很多东西。
在接触一个事物之前,总是会百般的回避。
比如,学这项技能,肯定要花很多时间。
但是,自己有多少时间?
学这项技能肯定要耗费自己很多精力。
自己又有多少精力?
思来想去,还是算了。
既然算了,那就从一开始拒绝好了。
就像追一个女孩子。
已经想到了结果。
过程就算了,那就不要开始最好了。
这样一来,就可以省下很多精力。
是这个道理吗?
“学这个其实不难的,你已经有了基础。”
拨开云雾见天日。
郑凯似乎感觉自己又可以了。
“不会吧?我可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
“军人吗,基本素质都是可以的,而且,就你这种训练样子,我看,基础肯定比其他人要更好。”
“也不全对吧,因为不如别人,所以我才努力的。”
“但是目前来说的话,你已经超越了很多人。”
“也对。”
“这个我深有体会。”
“这个你也有体会?”
“我以前也是当兵的。”
“哎呀,老班长啊,失敬失敬。”
其实说到这里的时候,郑凯的心境已经打开了。
似乎是一种缘分,又似乎是一种命运。
“怎么样,从前辈们手中接过钢枪,再从我这里接受传承,可愿意。”
这怎么感觉怪怪的,是不是年纪大了,说话都有点不合时代特色?
“愿意,愿意,只是恐怕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我也观察你很久了,这样,我把基础的和你讲一下。”
“竹海飞人是独有的一项民间独特技艺,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这是一种集技巧、胆魄、耐力与智慧于一体的劳动技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较长时期的实践与磨练才能运用自如。”
“本来这项技能是为了在台风季节或冬季大雪来临前后,带着竹刀,爬上竹梢,将竹脑砍去,以减轻毛竹受风和竹叶的压力,使其免受损害。”
“渐渐的,一些艺高胆大的竹农,嫌上下毛竹费时费力,就创造出砍完一株毛竹后,利用毛竹自身的弹力,跳跃到另一株毛竹上再砍竹脑而脚不着地、快速转移、让人感觉是在竹林上飞行游走,当地人称之为“竹海飞人“。”
“其操作步骤一是磨刀准备:刀要锋利,通常要一刀见效;二是砍竹脑:腰间系牢刀篓后,凭经验选择一株好竹爬到其离顶六分之五处,砍去一株竹脑,就势拉住另一株将其竹脑砍去;当然了,这些我就不详细说了。”
“主要说说纵身飞跃:如自己立身的那株竹已够不到旁边的毛竹时,就要摇晃几下身下的那株竹,以借力跳跃至第三、第四株乃至更多毛竹上再砍。如此往复,动作利索,转移速度快。这些你都懂吧。”
“好像也没有什么难度啊。”
“是吧,我就觉得你学的很快。”
“但是你也不要骄傲,这些都是嘴上功夫,还有一点,要的是经验。”
“干就完了呗。”
“训练这个,一定要胆大心细,除了从小锻炼出来的手脚功夫外,眼力也很重要,要学会从竹的颜色、粗细、根部,对一棵竹的年龄和承受能力做出一个迅速而正确的判断,2年以下的新竹,竹梢较小,承受能力较差,一般不用理它。另外带有伤疤的竹子,极可能遭到了虫蛀,也不能用来支撑体重,好在你看着也不胖。”
“也是啊,并不是每根竹子都能够上的。”
“果然没有看错人,悟性一点就通。”
“……”郑凯好像也没有说什么吧?
“你试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