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考核的时候交出不合格的成绩,也不会去询问班长。
不要问为什么。
相比较而言,面对不合格和面对班长,很多人还是选择面对不合格。
不是班长不会教,而是班长有的时候真的不会教。
两个不会教是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班长愿意教,另外一个意思是班长教不会。
很多东西道理是那个道理。
原理是那个原理。
都懂。
但是在紧张的氛围中,很多细节就会被忽视,忽略。
以至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错误的。
这些事情,不能说训练方式不对。
只是某些人的心理素质不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多人都是非常紧张的。
就像上学时候的考试,明明会的题目,就是做不出来。
这些事情,也不是知识掌握上的问题,而是心态问题。
易错,只是题型,出错是常态,做对了,那才是偶然。
“哦,这个啊,你应该是懂原理的。只是时间不够而已。”
郑凯感觉这些事情不被理解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面对大家的请教,还是会毫无保留的讲解着。
“你看啊,对于题目,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首先要知道题目的要求,设定射击参数,主要是要计算出各种射击诸元,射击诸元的计算来自于各种数据。”
“用逆推的方式思考,然后倒着进行数据补充,对于要用到的数据做好记录。”
郑凯讲的和班长讲的有点不一样。
按照班长的逻辑,一般是告诉大家要记录那几个数据。
但是那么多数据都要记录的话,往往会让大家凌乱。
而且记录方式,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
记不清,或者分不清,那都是出错的原因。
段时间里的训练,让大家跟多的是提升速度。
而至于其中的原委,只是达到记住的层面。
真正达到运用的层面也是有问题的。
一个转移射,记录的数据就要用到一张A四纸,在进行火炮参数设定,计算量是非常大的。
而如何准确的运用数据,这里的各个数据就要清楚的记住。
对于原生数据,本身的手法就要分毫不差。
差一点,到了计算射击诸元的时候,就会产生误差,这个误差会伴随着整个计算过程。
再进行修正,转移,其中的误差会被放大。
而最后要的答案远远不止一个数据。
可能是两组数据,也可能是三组数据,甚至是五组数据。
每组数据大概是两个五位数,而误差不超过五米的话,那就是万分之五的误差,要是精确到米的话,那就是万分之一的误差。
从测量记录开始,就不能有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