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的学生很清贫,带到学校吃的菜多是盐干萝卜、榨菜皮、盐鱼、干豆子,油炸蚕豆,渣辣椒,酸盐菜,几样菜轮换带着吃,便于吃几天不会坏。一天三餐,自己用饭盒盛米洗好,统一由学校蒸熟,吃饭钟声响后自己取饭回教室和寝室用餐。
米云五年级开始在外求学寄宿生活,到米云念书的时候村里最高就只有四年级,住校生,夏天还好办,洗澡、洗脸、洗衣服问题不大,遇上学校水资源匮乏的要自己解决水就麻烦了。难过的是冬天,虽然是礼拜天回家洗澡换洗衣服,但冬天凉水结冰,洗脸刷牙如刺骨般的难受。由于整个时代生活条件差,冬天穿得单薄,下面穿两个单裤子,上身穿件棉袄,脚底穿双薄布鞋,整天身上冰凉,脚冰到麻木,以致一下课大家就在教室里、走廊上蹦跳撞碰以获得热量来暖身。小时候的暴力运动游戏太多,前面章节都有简单提及过,这里就省略几万字。
学校宿舍的窗户是用白纸或报纸糊的,刮破或弄坏了的话,到了晚上,下完晚自习回到宿舍,寒风刺骨吹进来冻得大家哆哆嗦嗦,整夜睡了醒,醒了睡。为了御寒,只好二个人挤一起,一床棉被盖,一床棉被垫底,大家多数只带一床棉被,一半垫一半盖,互相用身子暖和过冬,有一个学期不知道什么原因,米云记得还住过一次猪圈屋,以前学校喂猪的房间,后来学校没有喂猪了,住宿都是铁床上下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还有大学四年,米云整整睡了十二年的上下铺铁床。那时的住校生,宿舍里有蜘蛛,被褥里藏跳蚤都是家常便饭。
米云那个年代上学和下学完全独立,还自己带被褥和粮食到学校,现在小学生上学放学,家长们全程陪同护送,不用说,一是安全,不怕拐骗、不怕交通事故,二是安逸,很多是开车接送,雨淋不着、阳光晒不着,连书包都不用背,都是家长代劳。安全安逸确实不存在问题,只是全程陪同护送,现在的小学生们还会有上学放学路上的自由空间和快乐时光吗?
现在,接送小孩子上学成了每个家庭沉重的负担,家里没有老人或者老人不方便的,孩子上学成了大问题,这大概也是现在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吧。米云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们那一代人就没有享受过上学放学护送的待遇,顶多一个学校有个第一次开学的护送认路机会。
那个年代,孩子们上学放学,社会性的安全问题不用考虑。那时管理严格、社会秩序好,没有人贩子,不用担心上学放学路上被人拐走。车辆本就稀少,何况上学的路都是乡野小道,也不用担心交通安全事故。
虽说社会性安全问题没有,但自然环境方面的安全则无法避免。如春夏之交,雨水较多,小编那一带,地势平缓低洼,遇有大雨,小溪小沟都涨洪水,行走在其间,得万分小心。遇这种情况,也从没有请假放假的,只是年纪小的跟着大一点的,搭伙结伴去上学或放学,遇有危险情况好照应。
那个年代步行去上学,有艰辛一面,主要有两怕,一怕下雨,那时还没有洋雨伞,只有纸伞,一般大人用,小孩子还轮不到,下雨天,用一块薄膜当雨具,双手顶在头上,路又泥泞,滑倒在地沾一身泥水是常事。二怕冰雪,冰雪天去上学真有点遭罪,穿着单薄的胶鞋,为防滑,鞋上系一根草绳,冒着寒风踏着冰雪,一路步行去学校,那种艰辛,经历过的才知道滋味。
有苦也有乐。80年代之前的孩子们上学都差不多,农村孩子上学放学,没有专车接送,没有家长陪伴,条件是艰苦了些,但也收获了成长,更是收获了快乐,因为最大的快乐就是释放了孩子的天性,在上学放学之路上,享受到了那个年龄该有的自由和乐趣。
当时的农村学生们,清早天不亮,就去学校早自习,因为是上学,要赶时间,上学路上不能多耽搁,小伙伴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自由活动空间,顶多顺手摘几颗桑葚、交流议论昨晚看电影的精彩等,真正让人难忘的是那放学路上的快乐时光。
要说童年的快乐时光,自然离不开童年游戏。玩游戏,自然成了大集体时代农村孩子们放学路上最大喜好。玩游戏虽说是孩子的天性,但时代不同,全国游戏的内容和项目差别不大,前面章节提过,这里就一笔带过。上世九十年代末期之前,那时的游戏朴实很接地气,所以,放学之后,同学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甩纸包、踢房子、跳皮筋、掷纸飞机、打水漂、撞拐子等,玩得不亦乐乎。这其中,参与群体最多、趣味性最强、最令人难忘的游戏莫过于“打仗”游戏,这里就不多说,前面章节都有专门的游戏玩法介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个年代,上小学时,没有家长陪护,没有车辆接送,不管离学校多远,不管天晴下雨,我们都步行在上学放学路上,虽然艰苦了些,但也收获自由、快乐和成长,拥有了一份童年该有的美好时光。
作为80后的一代太难了,读小学时,大学不要钱,读大学时,小学不要钱,我们小学的时候,大学是要分配工作的,等我们大学毕业了,说得是双向择业,自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