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寒假里,活泼爱动的孩子们有充裕的时间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上世纪90年代,很多中小学生主动投入身边的社会生活,可能是教育局的统一安排精神,象征意义大于实际行动,好像就那么一次,米云记得小时候就有一次戴着着红领巾在学校周边捡垃圾活动,全体同学都有参与。
寒假也是小朋友们最期盼的一个假期,因为这也是年假,到了寒假,过了腊月二十,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要准备年货,打糍粑和切糖酥,还有杀年猪,拿完通知书和奖状就意味着学校正式放假了,寒假比暑假短,一般二十天左右,还包括春节的十天左右在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到了年三十,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赶集置办年货。置办年货,最主要的就是割肉、买鱼,买酒,买过年的新衣服。家中的女孩要准备纯手工的头花,男孩子则要准备炮仗。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各种美食,尤其喜欢各种年货小吃,鞭炮声中,我们可以在雪地里疯玩儿,打雪仗打得满脸通红,堆雪人笑得没心没肺,那是何等的欢乐与自由,90年代米云的家乡楚地在冬天还是会年年会下大雪的,只是到了2000年以后,就是每隔七八年才能降雪一次,一下就是大雪和暴雪,如2008年的冰雪冰灾和2024年的冰雪灾难,湖南和湖北两地的损失惨重,其它年份基本不下雪,或者象征性的下几滴细雪,不知道什么情况,可能是气候原因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中小学生假期做什么?现在的小孩大多数都没干过。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米云的家乡农村上学的时候,没有补过课。假期除了放牛、搞柴火、做农活、采蘑菇、摸鱼,还要做饭、洗碗、洗衣等。
上小学时,一放假就去捡些柴,没柴捡时,去田埂割草回来晒干当柴火,去河边和屋后都能捡到树枝柴火,也可以挖草根回来当柴火。那时不光没吃的,烧的柴火也不足。
农忙的时候跟着大人在田地里干活,割谷、栽秧、脱谷粒,晒谷,什么都干。临近吃饭,大人叫我们先回来做饭,毕竟做饭是轻松活。米云是三四年级开始做饭的,虽然就农忙时节做一两天,三五岁的时候不算做饭,就是煮个青菜糍粑。
喂猪、洗碗、洗衣也比做农活轻松,也是小孩干的。如果家里有老人,这些事就是老人做的,米云喂猪和洗碗干过,洗衣服的时候少,在外地求学洗自个穿的衣服,不会洗全家衣服。
在不同的季节,我们还可以采蘑菇、木耳,芹菜,钢芽菜,摸鱼。寒假期间都能摸鱼,这也是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