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钓鱼都是讲究看天气的。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鱼,不同天气钓不同的水,这种界定是十分清楚的。
看天气主要是看阴晴、看气温、看风向,因为晴天钓鱼和阴天钓鱼是两回事,气温高和气温低钓鱼差别也相当大,晴天要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阴天可以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
小主,
晴天光线强,在浑水中好钓鲤鱼。阴天的光线弱,在浅水中好钓鲤鱼。至于看气温,除了看基本气温外,还要看温差。温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鱼会停止进食,要想钓上它们会有困难。温度在20℃左右时好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左右时好钓草鱼、鳊鱼。温差在5℃至8℃左右,是比较好钓鱼的。一天之内,温差超过15℃,则不好钓鱼。
看位置就好理解了,看水域塘型与选择钓点有关,塘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塘型,钓点是不一样的,通常的选择是“长塘钓腰,方塘钓角,大塘钓边,小塘钓心等等”。
看塘型有三大要点:一是看滩,二是看湾,三是看阳。春钓滩,看准滩位十分重要。秋钓湾,塘湾在哪里要清楚。冬钓阳,朝阳的地方要明白。
当然,没有滩可以钓浅,没有湾可以钓深,没有阳可以钓明,这是看塘型的变化。而最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摆放是否规则,塘的形状是否正规,以深水为准,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数。
都与变更钓点有关,可以多换点试杆,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需要搬移钓位时,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钓位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看塘型决定钓位不是唯一的。确认钓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当塘底的状况与塘型不一致时,看塘型就会失去它的有效性,应当明察。
看水质来到塘边,是钓还是不钓,是钓浅还是钓深,是钓上层鱼还是钓底层鱼,是由水质来决定的。
水质有浑浊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坏水之分。浑水有泥浑水和淡浑水两种;清水有纯清水和养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泾渭分明,好水和坏水,一闻便知。
如果是浑水,阴天或雨天,不要下钓,改在晴天来钓。养殖清水可钓深、钓远。如果是肥水,呈油绿色,不论晴天阴天,要钓浮食,钓中上层鱼,应以钓鲢鳙鱼为主。是瘦水,水质为浅黄色,不论阴晴,都能钓底。有腥味的水,为有鱼,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气刺鼻,为坏水,坏水里是没有鱼的。
看水质与打窝有关,浑水要布显色饵,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布本色饵,如糠饵、豆饼、颗粒饲料等。肥水应布小窝,瘦水能布大窝。钓饵多变,一般应与窝饵同步。浑水当中,更要色显饵活,不必犹疑。
钓鱼技巧肯定有很多总结,网上随便一搜一大把,米云只取对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尤其现在的钓鱼更需要注意这些,因而现在钓鱼的,基本上钓的不是傻鱼就是狡猾的鱼,要么很容易钓起来,要不钓不上来,就是这样的状态了,不像几十年前的钓鱼,不挑装备,不挑饵料,就凭着感觉钓鱼,很多鱼还是挂肚子和尾巴挂上来的,现在就很少了,基本上都是正口上鱼。
在水塘里钓鱼,米云有深刻印象的,就是两个村子里的水塘,有一大半时间都是在水塘里钓鱼,从米云三五岁开始学钓鱼的时候就是在水塘,十三岁前的钓鱼装备比较差,但钓的鱼却是最多和最有质量的鱼,而且钓上来的鱼品种也最多,随着年龄越大,钓上来的鱼的品种越少,小时候很多品种的鱼就慢慢的自然消失了。
米云记忆犹新的就是一种类似泥鳅样子的鱼,在第一个村子里,米云把它叫钢鳅鱼,都是这么叫的,刚开始那种钢鳅鱼基本上都是没人去吃的,米云也只有偶尔吃过两三回,还是小时候物质匮乏,钢鳅鱼都上餐桌了,算比较丢脸的事,钢鳅鱼比泥鳅的皮肤硬,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