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
“嗯?元朝竟然还有这样一个太子?”朱元璋挑起眉毛,满脸狐疑地转头看向身旁的朱标,询问道。
朱标微微颔首,表示认同,接着回应道:“父亲,儿臣的确曾听闻过这位真金太子。不过,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儿臣也只是略知一二,远不如那金榜所述来得详尽啊!”
话毕,朱标不禁皱起眉头,轻叹了一声后继续说道:“要知道,当时的元朝可是蒙古人占据多数,而真金太子却试图推行汉化改革,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艰巨且充满风险的任务。
更为关键的是,他最终未能登上皇位,手中自然也就没有掌握军权。如此一来,即便他再有雄心壮志和卓越才能,恐怕也是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说到此处,朱标的神情愈发凝重起来。
很显然,朱标的思绪飘飞间便想到了明末时期的朱由检,也不晓得此时此刻身处那个时代的朱由检状况究竟如何。
小主,
朱元璋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大儿子朱标的神情变化,瞬间洞悉了他心中所忧之事,于是缓缓开口道:“咱家和老四之前跟朱由检通过话的,莫要忧心忡忡,那小子如今在秦良玉的护佑之下已然杀红了眼!”
提及秦良玉此人,朱元璋的心境可谓是五味杂陈、错综复杂,毕竟任谁能料想得到,拼尽全力撑起他大明朝这片摇摇欲坠天空的竟然会是一介女流之辈。
崇祯年间
被朱标牵肠挂肚的朱由检,此时的心情却出奇地舒畅愉悦,脸上始终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朱由检悠然自得地凝视着前方不远处那棵高高悬挂起一个人的歪脖子树。这棵树可不一般真不一般。
原本生长在煤山之上的树,但朱由检独具慧眼,硬是将其挪移到了此处。如今看来,当初这个决定简直太明智,瞧瞧,这不正好派上大用场了。
站在树下的朱由检双手抱胸,微微仰头,欣赏着眼前这幅“杰作”。那被吊在树上的人随着微风轻轻晃动,仿佛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朱由检不禁暗自得意起来:自己的先见之明真是令人惊叹啊。谁能想到一棵普通的歪脖子树竟会在此刻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呢?
他的语气轻松而又明快地向身旁侍奉的王承恩询问道:“承恩啊,你瞧瞧,咱这大明的天空是不是愈发敞亮起来啦?”
(此刻的他是黑化版朱由检上线了。)
王承恩则怒目圆睁地瞪视着那吊挂在树上的官员,内心愤愤不平。
想当初,皇爷朱由检生活节俭至极,就连身上穿着的龙袍都是四处打着补丁,这般情景直叫他这个做奴才的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然而反观那些个贪赃枉法的官吏们,其家中却是金银财宝堆积如山,富足得令人咋舌,如此行径着实该当死罪论处。
秦良玉紧紧地握住那柄通体洁白、闪烁着寒光的白杆枪,如同雕塑一般稳稳地守护在崇祯帝身旁。
这段时日里,她亲眼目睹着崇祯帝雷厉风行地查抄了一户户官员的府邸,而他的神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阴沉凝重。
那些被抄家的文官们,一个个平日里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但背地里却干出如此天理难容之事!
想到自己手下的士兵们正在前线浴血奋战,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可这些贪得无厌的文官竟然胆敢肆意克扣军饷,致使战士们缺衣少食,无法全力抗敌,秦良玉心中的怒火便熊熊燃烧起来。
每当看到那一箱箱从官邸中搜出的白花花的银子时,秦良玉只觉得双目喷火,恨不能立刻冲上前去,将那些可恶的文官们碎尸万段,以泄心头之愤!
然而,身为军人的她深知纪律与秩序的重要性,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杀意,默默地站在崇祯帝身侧,等待皇帝的进一步指示。她万万没想到崇祯帝现在秉承的就是一个“杀”,看着歪脖子树上挂着的人,秦良玉不觉得他们可怜,只觉得心头畅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