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陆机和陆云这对兄弟呢,虽然他们出身于东吴的名门望族,可毕竟如今已是亡国之民了。
所以当他们踏入西晋的朝堂之时,仍然不可避免地遭受到来自北方门阀的歧视和排挤。
要知道,陆机和陆云那可是才华横溢啊,心中更是怀揣着远大的抱负。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他们根本就难以得到与那些北方士族们相同等的晋升机遇。
举个例子来说吧,当时许许多多至关重要的官职都被北方门阀的子弟给彻底垄断了,以至于陆机和陆云刚刚来到洛阳的时候,也只能够从一些比较低微的职位开始做起,个人的发展道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就在这个时候,一场名为“八王之乱”的巨大风暴骤然降临,使得原本就已经动荡不安的西晋政局瞬间陷入到了一种极度混乱的状态之中。
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充自己手中的势力,诸位诸侯王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去拉拢各方名士。
于是乎,身处在这样复杂局势当中的陆机和陆云自然也就无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了。面对眼前众多的选择,他们着实感到左右为难,不知道究竟该何去何从才好。
其实,陆机一直以来都是满心期望能够在政治领域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来的。只是事与愿违,最终他还是万般无奈之下投靠了成都王司马颖,并担任起了平原内史一职。
后来,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联合讨伐长沙王司马乂,陆机被任命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率领二十万大军作战。
然而,他并非军事专长之人,又因是南方人,军中将领不服其指挥,导致战败。此次战败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引发诸多谗言,被司马颖猜忌,最终被冤杀。
朝堂之上,政治斗争激烈,各方势力相互倾轧。陆机、陆云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中难以自保。
他们因才华出众遭人嫉妒,常成为政敌攻击的目标。比如,卢志曾在众人面前对陆机无礼,直呼其祖父名讳,陆机与之针锋相对,埋下矛盾隐患。
在这种充满敌意的环境下,一旦出现政治失误,就会被对手抓住把柄,置于死地。
此外陆机、陆云身为文人,性格中带有文人的清高与单纯,不擅长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周旋。
他们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认识不足,过于理想化地追求政治抱负。这种性格与西晋险恶的政治现实格格不入,导致他们在面对复杂局势时应对失措,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门阀压制、内乱频仍、政治倾轧以及自身性格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陆机、陆云在西晋仕途坎坷,最终双双命丧黄泉,令人叹息。
陆机在“八王之乱”中卷入政治斗争,最终遭谗言被杀,年仅四十三岁。陆云也受牵连,一同遇害,年仅四十二岁。
“二陆”的离世是西晋文学界的重大损失。他们以卓越的文学才华,丰富了西晋的文学宝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借鉴范例,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永远为后人所铭记与研究。】
三国时期
东吴
此刻,已至不惑之年、年方四十五岁的陆抗正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自己的两个儿子。他脸上流露出难以言喻的惊异之色,仿佛眼前这两个年轻人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当目光转向他们踏入官场后的种种表现时,陆抗不禁摇了摇头,伸出手轻轻扶着额头,满脸都是无可奈何的表情。
最终,他长叹一声,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道:“罢了罢了,你们俩啊,日后还是莫要涉足官场这片是非之地了。有老夫在此为官便足矣!”
而陆抗年仅二十六岁的大儿子陆晏听闻此言,眉头微皱,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紧盯着自己的父亲,缓缓开口道:
“父亲大人,如今东吴的局势着实令人忧心忡忡。孩儿有所耳闻,现今的曹魏皇帝曹髦竟如有神助一般,竟然能够一举将权倾朝野的司马懿扳倒。如此一来,东吴又该如何自处呢?”
陆抗听后,心中一阵酸楚,再次深深地叹息起来。他的脸色变得愈发黯淡无光,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阴霾所笼罩。沉默片刻之后,他才声音低沉地对着几个儿子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