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提醒你们一句,不要去骚扰平安新村的居民。”
这话已经算是说的比较重了,说完以后,王主任便回去了。要是再做不到,被方平安反击的话,也是他们自己活该。
1、关于新村——
区里,街道办,还有方平安会各自整理新村的各种想法,到时候一起讨论研究,再定制出最终的规则来。
这是一个长期实验,其目的是为了研究出一种小型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共产村,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关系研究。它虽对我国某个时期影响很大,但本质是一种本土空想SH主义,没成功过。
不过不妨碍方平安去研究实践它,因为可控,小型,对于社会来说也没有什么负担和巨大影响。
靠着社会资助捐助,那就不叫新村了,这也是外院房子他必须出租金的原因,街道办与区里可以提供便利,但你得付钱,而不是八方支援把你给供养起来。
所以新村的基础就是两亩半的园子,6间宿舍的租赁权,启动资金5000块,钱是方平安自己掏的腰包。
靠着这些,以农业为基础如果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那街道办也好区里也好,脸上就有光了。
至于说推广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只是一个关系研究实验而已,相当于某些大学里社会关系学的一个课题研究。复制的可能性太低,上头也不会说一时脑热搞什么推广,而只是作为一个特殊个例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
人人都知道新村成功概率很低,但不妨他们都想看到一个成功案例——做成了,那就是大成果大功绩;不成功,那么多名人都没有成功过,也不是罪过。特别是这个村子超小型,不会浪费社会资源。所以方平安发挥的空间很大。
但付出的代价一样很大,土地虽然还是他的,但凡属土地之产出,那就是集体所有了,这个是基础,不能动。
启动资金也是他自掏腰包。
2、方平安的收获——
方平安的收获也不错,再也没有人对他曾经的“富农”身份说三道四,你要是觉得他这样还不属于贫农,你把自家所有也捐出来变成集体所有啊?
城里两亩半地,加上自掏5000块钱,谁不心疼?
另外区里还答应他可以附加一个额外合理合法的条件,算是奖励。
方平安的条件是——探监,我要见我老爹一面,儿子病好了(区里不信)还成了村长,母亲迁坟,仇人已死,怎么说也得通知老爹一声。区领导犹豫了一下便答应了,因为并不过分,让他先回去,安排好就通知他。
3、易中海慌了——
现在最慌的不是刘光天和傻柱,而是易中海。
他想要的东西就在花园子或者方平安的房子里,本想着等方平安死的时候,伪造手印弄到房契,然后再开展他的计划。结果方平安如果死了,园子和房子捐给街道办收回国有?而且在什么《备忘录》上备注了这个事情,那不就是立了遗嘱吗?
自己最大的算计就这么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