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问题来了——没有布料

农民,或者说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最大的区别在于农民们没有粮票,其他票证都有份,按人口统一分配。

因为农民的粮食是自己种的,由生产队统一分配给各家各户。也可以说,农民吃的是生产队分的粮食,不需要粮票,所以粮票跟农民没有半毛钱关系。

农民外出需要粮票的话,要用大米到粮管所去换,但每次只限换3斤,每斤米换1斤粮票,如果换钱的话是每斤1毛4,粮票又分市内用的市票省内用的省票,以及全国通用粮票,反正很麻烦。

布票的话,新村还真有,每年发了以后,方平安就派人去买布料,这些票据都是计划按人头发下来的,新村又有钱,自然是先屯着再说。

查了一下,去年加今年的布票已经用完,就连范有尘的都送了过来,因为他那边也没人给他做衣服,他的几身衣服,都是范小野拿大人的旧衣服给改改做成的。

手艺嘛,这个年代都那个样儿。

大人小孩每人每年都是1丈3尺6寸,(一丈等于10尺,一尺等于33.33厘米)约2.45米(有的地方则是6市尺,等于2米),买布的话大人可勉强做一套衣服。

再减去去年年底已经给新村每人做了一套羽绒服,再加上开年以后还做了一些库存羽绒服,仓库里的布料,只有堪堪的3米左右——给一个人做一套都难!

这咋搞?

大家旧衣服也不多,就算是拆旧衣服改造也不够啊。

方平安犯难了,正急得抓头发呢。

娄晓娥解释道:“这几年困难,ZY也有文件减少民用棉布的供应,就这些还是好不容易在供销社排队买来的。”

“因为我们羽绒服暂时不对外销售,所以布料不够了,生产也就停了下来,田婶他们就转去十三香作坊和饲料作坊帮忙了。”

“这个不算重要吧?”

之前方平安也交代过,最优先的是饲料作坊,除了鱼饲料以外还在做鸡鸭鹅等的饲料。什么都能停,但饲料作坊不能停。

新村这边每天都要用,青年湖公园那边也要用,区里的养殖厂(京郊秦家屯附近的)也会用一点儿,所以饲料作坊算是新村的重点产业。每个月光是通过李怀德搞原材料,就让那“贪官”赚的盆满钵满,区里也开了一些条子,新村这才能够凑齐基本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