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冷天的,人家师傅干活儿不容易,可得让他们吃顿热乎的。”
王卫国连连点头:“咱家今天就吃炊锅,你看着点买菜。”
【解释:那个年代贵州的炊锅也就是现在所叫的火锅。】
胡母听了,微微点头:“炊锅好呀,咱家那个煤炉吃起来也方便,热热乎乎的,吃着暖和。”
“今天吃饭的人多,我得去多买点适合下炊锅的菜,像白菜、粉丝、豆腐啥的,再买点好肉,把这炊锅弄得丰盛些。”
王卫国笑着应道:“对,就这么办。”
“你多买点,别省着,得让刘师傅他们吃得满意。”
随后,胡母便带着王保英和王保红拿着购粮证出门去领粮食了。
一路上,胡母还在和两个女儿念叨着:“今天这顿饭可得好好准备,人家刘师傅那么照顾咱们家,可不能亏待了人家。”
王保英点头称是:“妈,我们知道,一会儿买菜的时候,我们也帮您挑挑,挑那些新鲜的买。”
王保红也附和着:“是啊,妈,我都有点馋炊锅了,不知道爸今天是要做酸汤的,还是随便打个汤底就吃了。”
.....
.....
说话间,娘三也来到了菜站,这个点菜站的人还不算多,因为大家都在上班。
胡母走进菜站,便开始仔细打量起了柜台里面的蔬菜。
“同志,你好!” 胡母热情地朝柜台里的售货员打着招呼。
“为人民服务,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同志?” 售货员也微笑着回应道。
“麻烦您帮我称两斤白菜、一斤豌豆颠(豌豆尖)、一把油菜苔。” 胡母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相应的蔬菜,眼神里透着对这顿招待餐食材的精心挑选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