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这次收购量比前几次要多得多,采集时间和品种也比较特殊。为了发动更多人采集花粉,赵常跃做了不少安排:
一、派传单:
找学生抄写传单,每抄写10份,能得1毛钱酬劳。共收了500多份传单。
然后,给赵发旺一块钱,让他带着传单,去镇上的几所学校门口张贴。那些学生都识字,每日也都会回家,自然会将这个消息传递给自己的家长。
二、现场宣传:
由赵志灵在赶集日,携带高音喇叭去集市上宣讲。本镇的居民,以及在各村镇集市流动卖货的商贩,都会在赶集日这天去逛市场。
这些人大多数识字不多,需要现场宣讲,听到消息也会口口相传。
在各处收购山货特产时,也会跟对方宣传一下收购收花粉的消息。
参与过松花粉、玉米花粉采集的居民,看到这个消息后,无需额外通知,就会积极地去采集油菜花粉。
很快便到了3月25号,这是开秤收油菜花粉的日子。
赵志灵早早地摆好了桌椅、秤、本子和笔,备下充足的现金,在家门口坐等村民上门卖干花粉。赵予舒手里抱着一本书,坐在她的不远处阅读。
然而,直到12点,前来卖花粉的人依旧不多。只收到了500多斤,与收购松花粉时的热闹场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远远望见刘娜英提着一袋花粉过来,赵志灵正欲起身称量,可她却继续往前走去。
赵志灵赶忙起身上前拦住她:“娜英,你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拎着花粉往前走,不到我这儿卖啦?”
刘娜英为人实诚,不太善于说谎,听到这番问话,既不好意思说出实情,又觉得不能不回答。她的脸憋得通红,说起话来吞吞吐吐:
“谢谢你们教我采集花粉。我家负担比较重,我想让自家的生活能过得好一些。前面磨坊那里在收油菜花粉,他们收5元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