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予舒将个人表现评分加总,按高低顺序排列。又让母亲和小姑根据名单找到对应的申请表。
她很高兴:张老师不仅挑出了这次需要的人,连第二个、第三个10位都给挑了出来。下次直接照着报名表上的排名往下录用就可以了。
她将名单按照得分排名重新抄录一份,将报名表按得分顺序排列,交给母亲保存。
向莲华按成绩排名从名单里选了几位,加上心里已选的几位,公布最终名单:“这次我们招工10人,被录取的是:赵自立、刘娜英、向路华、赵志国、向常才、舒江、舒水、赵蔡林、李滔、吴予柱。
恭喜以上伙伴。请9月1号带上生活用品来赵家商店门口,我们会统一送大家去工厂。
本次没录上的乡亲也不用灰心,以后工厂产能提高,还会再招工。”
第一次招工活动完美落幕。既选出了满意的人,又没有太过得罪人。落选的人也没失去希望,大家都很满意。
赵常跃看到录用人员名单,决定由舒江、舒水、赵蔡林、赵自立、赵志国五人负责花粉加工。花粉过季之后,再和其他五人一样安排去营养液生产车间。
营养液生产过程的第五步是核心过程,由向常才负责。他的性格沉稳,为人诚恳,话又不多,比较可靠。余下的人安排做其他流程。
销售人员和生产人员都齐了。
但产品生产五要素: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目前也才只解决了人员和环境。
赵常跃将人员安排告诉了其他几位股东,又说了接下来的安排:“我们还要买原材料和设备。这些要麻烦妹郞在9月1号前完成。
原材料的需求,我是根据近期的初步销售计划和产品配方确定的。设备需求是根据朱教授团队确定的生产工艺列出来的。
各种管理制度、生产作业指导书,让向常才负责写。”
见赵贵园点头答应,其他几人也没有意见。 工厂姐妹的爱情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然而,却总有一些人见不得赵家好过。
这天傍晚,向莲华刚刚做好饭,赵常跃带着孩子回到家中,一家人正洗手准备吃饭。
就在这时,赵家院子里来了位隔壁队的邻居,是蒋家爷爷的侄子蒋孝文。长得倒是周正,浓眉大眼,说话自带三分笑。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常跃,蒋叔托我给你带个口信,你妈病了,让你把她接回来照顾。”
“夫妻不是要相互扶养的吗?他现在是她老公,一不用上班工作,二不用下田种地。成天吃饱饭到处闲逛玩乐。老婆生病了,为什么这作老公的不照顾?”
蒋孝文一脸为难:“具体原因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替人带个口信。蒋叔说了,你要是不去接,明天他会把你老娘送回来。”说罢,便匆匆离开了院子。
赵常跃的生父早在他两岁那年不幸去世了。来人口中的蒋叔是赵常跃的继父。
似乎是突然觉得自己前半生的坎坷,他低垂着头蹲在自家门前的那块石头上。
那是一块极其圆润的石头,刚好一个矮板凳大小。从赵常跃记事起,它就一直在那里,也不知是祖上哪位先人将其带回来的。
每当他心情郁闷时,就会双手抱胸,蹲在那块石头上。他低头沉默不语,像是在向先祖寻求安慰。
向莲华压低声音道:“婆婆嫁给他已经几十年了,怎么生个病都不愿照顾?”
这时,村里的四牛犊,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慢悠悠地踱进赵家院子。这人是赵贵园的四叔,嗓门大得像是安了个喇叭。被人取了个绰号叫四牛犊,他听了也不恼,渐渐地就叫了开来。
四牛犊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