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来了两位大记者

处理完这些,赵常跃交待赵贵园在办公室里留守,自己出了办公室:“我带您们去参观生产车间。”

一路上,赵常跃跟两位记者说起萌宝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开商店积累原始资金、加工花粉,再到儿童营养液的生产与销售。

“我们去年初就核算过:今年至少需要30亩土地新建厂房,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但申请报告递出去后,他们说要阳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好不容易催他们批下来了,又说还有环保局、城管局要审批。

现在一年多过去了,也不知道批到哪里了、还要哪些人审批。反正是遥无音信。听说要盖一百多个章。”

两位记者一边仔细聆听,一边不住点头,将谈话内容完整录了下来。

“朱记者,傅记者,您们可得帮我们民营企业跟上面反映一下,我们要扩大生产,那30亩土地的征地建厂报告能不能早一点批下来?

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这份报告被他们批了一年多还没批完。再耽搁下去,等孩子们都喝上别的营养液了,那我们的厂子不就完了吗?”

朱记者是上海人,身形匀称,穿着格子衫,戴着黑框眼镜,皮肤白净,双手也很白净,但说起话来却很爽利:“好,我记下了。”

傅记者是典型的北方汉子,皮肤黝黑、五官粗犷:“你们能从一个小商店发展到现在的规模,确实是个奇迹,很有活力。我们会如实报道的。”

那时候,我国刚刚改革开放。乡镇企业是农民办的集体企业,校办企业是学校办的集体企业,后来又出现了个体的私营企业,当时就为了到底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资本主义道路的争议,从上面到地方一直纠缠不清。

所以这30亩新的土地,谁也不敢轻而易举地批给不是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

两位记者知道这些情况,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仔细地倾听。

他们被营养液火爆的销售情况深深地感染着,将萌宝公司销售的火热情形,以及赵常跃反映的每一句请求都一字不漏的写了下来,刊在给所有大领导都能看到的《内参报》上。

一位经济学出身的大领导在《内参报》上读到了这篇报道,他认为像这种全面良性极速发展的企业,在全世界也是极少的,他立即批示:“发给各个省市的主要一把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