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目光交汇,彼此都透出那种“星海中并肩杀敌”的默契。他们要趁太子阵脚未稳之时,让其尝到更沉痛的反噬。
议事进行到中途,管家进来禀报:“王爷、王妃,外头有人自称‘莫公公’,乃当年伺候先帝的内侍,想见王爷一面,称有紧要机密相告。”
众人一听“先帝内侍”,面露惊讶:这是何来意?若真和先帝旧事相关,或许能扯出顾家案更多线索。
萧靖寒、林轻歌对视后,立即决定:“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一个年老太监蹒跚而入,发须花白,神情恭敬中带着一抹幽暗。看样子,他一路奔波而来,显得疲惫不堪。
“草民……哦,奴才莫公公,见过九王爷,王妃。”那老太监声音沙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靖寒扶住他:“莫公公不必多礼。听说你曾在先帝跟前伺候?今忽然来访,所为何事?”
莫公公捧出一个薄匣:“奴才听闻九王爷正被太子诬陷,但老奴知道,当年先帝并未下令铲除顾家……那是另有缘由。此匣子里,有先帝早年手书,以及一些兵符残章,可证顾家并非逆贼。”
林轻歌心中一震:当年先帝曾对顾家有何安排?若这匣子是真,足以彻底推翻顾家谋逆之说。她迫不及待接过匣子,见上锁且封条盖着旧印,大半完好。
莫公公微微哽咽:“当年顾家被屠,我曾想出手相救,但皇帝(现任)与太子狠辣无情。老奴也遭波及,被贬至宫外洒扫。若不是看王爷与顾家关系,对先帝之恩也仍怀敬意,我也不会冒死把这最后一点遗物送来。只求王爷能光明伸冤,别让顾家冤魂难安!”
萧靖寒郑重抱拳:“莫公公此情,此王与王妃必记在心。若我们真能翻案,还顾家清白,也还你们这些忠义老臣一个交代。”
那老太监听得潸然泪下:“老奴没几年可活,只求好人有好报。”
林轻歌与萧靖寒对望,心中都闪过狂喜:若匣内是先帝手书或敕令,就能盖棺定论顾家当年为‘奉诏行事’。再加从江家、林家收集的文献,或许形成完美证据链!
老太监告辞后,萧靖寒与林轻歌当即屏退下人,只留暗卫首领在侧,共同开启那上了古旧封条的匣子。
撕去封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份写在绢帛上的书函,上面隐隐有“先帝御笔”字样,还有一块残缺兵符刻板,雕着顾家家徽。
林轻歌轻抚那绢帛,见字迹遒劲,确有“朕念顾家世代忠良,特令顾家主帅携兵于边疆巡守……”等关键语句,最后还盖了当时的“御宝小印”,足可验证真伪。
她压抑不住内心激动:“这就是先帝下给顾家的巡防令!与谋逆之说完全相悖。”
萧靖寒也是眼中泛起骇人光芒:“太好了。有了此证,即便皇帝和太子也难再继续颠倒黑白。”
那残破的兵符刻板也引起他们注意:原本应是一整对兵符,如今却只剩半块,上面还刻有“顾”字边缘。正说明顾家当年确是奉旨握兵之实权,只是被抄家后无处可寻的另一半散落何方?
林轻歌摩挲兵符,沉声道:“若能寻到另一半,就更完美。可就算只有这一半,也足够证明顾家受先帝授权。再加上莫公公证言,皇帝、太子很难压下去了。”
萧靖寒攥紧匣子,如同握住关键星核:“我们要保管好,这就是扭转大势的一把利剑。到关键时刻亮出来,足令皇帝、太子惊慌失措。”
二人正为此重宝欣喜,忽然暗卫匆匆来报:“王爷、王妃,皇宫再送密旨,要请王爷明日赴宫面谈。圣旨称,皇帝要与您‘单独议事’,不带旁人。”
林轻歌神色一凛:皇帝此刻发召,必与太子对峙还未有结果,也许是想再探九王爷底细。
萧靖寒冷笑:“父皇这种举动……多半是发现‘刺客案’难办,太子也没能拿我下场,就想借我之手制衡太子,但又不愿我们壮大过度。正好,我也有话要与他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