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萧靖寒进宫

简短几句,透着霜锋剑气——皇帝欲从正面逼问九王爷的底线。萧靖寒心念电转,当即答道:“儿臣只想忠于大云,绝无二心。若太子刻意陷害,还请父皇明察。至于顾家往昔冤案,也只是儿臣出于公心,不愿让忠臣死得不明不白。”

听到此,皇帝微微冷哼:“你所言虽好听,但朕怎知你不是想借顾家声望笼络人心?你与林家、江家之往来,朕也都有所耳闻。”

此刻,皇帝言辞逐渐犀利,意在摧破九王爷的防线。萧靖寒则沉住气:“父皇,儿臣明白您并不想太子一枝独大,但也不愿儿臣壮大威势。若儿臣愿意让渡部分手中权力,父皇可否将那刺客案彻底了结,还我清白?”

他眼神不动声色,却带着数分凌冽:既要指出皇帝的心机,又给对方一个台阶。只要皇帝点头,便可双赢;若不然,便还可亮出更惊人的把柄。

皇帝闻言,似露出一丝冷笑:“你竟看得通透。朕与太子之间如何,与你无甚干系。但你若真想保命,不让刺客案成为利刃,可先‘示弱’收缩,别再搞什么顾家旧案翻案。朕自会约束太子。”

“示弱”二字说得极为直接。萧靖寒心底一寒:皇帝还真想他放弃顾家之案,与部分兵权。

他没有急于表态,而是深深看了皇帝一眼:“父皇,儿臣敬您是大云之主,可并不想放弃追求真相。就算儿臣暂不翻案,也难保他日不会……”

话未说完,皇帝眼神蓦地冰冷:“你还要与朕谈条件么?若朕要取你性命,也非难事。”

气氛陡然紧绷,皇帝盯着萧靖寒,仿佛上位修士压制下位。萧靖寒却心底毫无畏惧,脑海里闪过先帝手书的存在——有这底牌,他并非孤军。

小主,

他保持礼数:“儿臣不敢。只是儿臣若真被除去,恐怕边军与部分旧将也会炸裂,走上难料之途。父皇深谋远虑,绝不会做此等玉石俱焚之事吧。”

皇帝眯眼,神情微闪。良久,他才缓缓说道:“看样子,你已预备数招。朕也懒得再多说。记住,你若继续翻找顾家案,势必引起朝堂震动,朕不介意让你付出更大代价。可若你肯退让一二,朕不妨让你继续坐拥王爷之尊,稳保平安。”

言外之意,要么停止顾家案与对太子的暗争,要么皇帝就出手。

萧靖寒心道:这便是‘制衡之道’。皇帝仍想将我留作对付太子,却不许我做大。

他表面不漏情绪,只再次拱手:“儿臣记下了。若太子继续迫害我,儿臣只能自保。还望父皇三思,以免令朝局更生波澜。”

皇帝并未回应,只用审视般的眼神盯住他。许久之后,一声轻哼:“退下吧,朕自有分寸。”

此番对话,看似简短,却让萧靖寒颇为心情复杂:皇帝果然还是要自己放弃顾家旧案,也给了一条‘保命’之路;若自己答应,就在太子与皇帝的缝隙中苟活。

然而,这绝非萧靖寒与林轻歌想要的结果。当年顾家血海深仇尚未清算,当今太子黑心毒辣仍在,那些隐秘阴谋怎能继续蒙混下去?

离开殿门时,他抬眸看了眼高大的金柱,背影倒映在石阶上,微显沉寂。可那沉寂之下,却潜藏了星火一般的杀意。既然皇帝未肯彻底站边,就让太子与皇帝二人继续互忌。我只需在暗处越积越厚,待到一举倾覆!

萧靖寒走出偏殿,正欲取马出宫,却不料在廊柱转角处恰与太子萧启然狭路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