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凡说完,便拿起桌上的汤茶,慢慢的喝了起来。易凡始终认为,茶是要清茶才可以,像这种茶里面加粗盐,再加茶末,始终很是怪异。这么长时间,手中的茶水,因为添了多次的水,有些寡淡了些。
慕浩轩眼如弯月,满目星星的看着易凡。
“你别这样看着我,瘆得慌!”
易凡故意哆嗦了一下,低声说道。
“以前觉得你只会写诗,后面发现你带兵打仗也颇有章法,没想到,你政务上,还说的头头是道,听皇姐说,你刨厨手艺更是一绝,我在想,还有你不会的吗?”
“有啊!”
“什么?”
“不会生孩子!”
额……
慕浩轩顿感无语,没想到易凡突然会胡扯,雷的他外焦里嫩。
“可女皇陛下继位不久,如此做,恐怕有人不服,虽然朝中将董莱宜一党诛杀的七七八八,可难免有人居心叵测,如此空有人人心,再起风浪。”
慕浩轩虽然纨绔,游手好闲,可在耳濡目濡之下,对朝廷的事知之甚多,易凡的提议,无疑将大周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不过,这其中定然触碰到许多人的利益,慕浩轩担心,有人从中作梗,联合起来,对朝廷不利,更将矛头对准慕雪凝。
“无妨,实行政令之前,要制定相应的法度,等法度制定完毕,再到挑选县进行实行,如此下来,不是一年半载能实现的,恐怕少则两年,多则三五年,如此才能全国实行,如此长时间,你那女皇姐姐,早已是坐稳了江山,再不怕有人再起风浪了。”
慕浩轩这才想明白,为什么易凡在提议的时候,要将法度和试行考虑进去,制定法度和挑选人才,都需要时间,而且试行,不但是可以看出政令是否适合大周,同样可以给慕雪凝时间,用于笼络朝中大臣的人心。慕浩轩想到此,心中更加佩服起易凡,打定主意,跟着易凡,建功立业,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易靖几人聚在一起,激烈的讨论着。易凡和慕浩轩吹牛打屁,直至黄昏时分,封英广几人直至黄昏时分离开易府,慕浩轩死皮赖脸的,让易凡下了一趟刨厨,吃着撑着肚子,在易凡无奈的目光下,才离开了易府。
易凡告别易靖和方澜,回到皇宫,陪伴慕雪凝。他打算第二天启程,返回沣水大营,一方面是牺牲的士兵需要安葬,棺椁已经打造好,虽然有冰块保护,可时间长了也不是个事。另一方面,三千人的骑兵驻扎在京师外,每日粮草调配和供应都须兵部亲自过问,这无疑给兵部增加负担。
当然,今天发生的事,易凡一字不落的告诉慕雪凝,好让她心里有个主张,同时也算是告别。军营还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长时间的他不在,停滞不说,如若建设错误,多少人的心血会付之东流。
晚上时分,两人免不了你侬我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