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治疗方案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程教授和他的助手需要时刻关注李明的反应,随时调整治疗的强度和方向。
治疗室里,李明躺在舒适的躺椅上,耳机里播放着精心挑选的音乐,周围的灯光被调得柔和而温暖。程教授和助手小张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监测仪器上的数据,神情紧张而专注。
“教授,这次的脑电波活动似乎比上次更强烈了。”小张轻声说道。
程教授微微皱眉,仔细观察着李明的表情变化:“先不要急,再观察一会儿。”
就在这时,李明突然开始扭动身体,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
“不好,马上降低音乐的音量和节奏!”程教授果断地下令。
小张迅速操作设备,李明的反应逐渐缓和下来,但他的呼吸依然急促。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治疗的强度对他的影响。”程教授叹了口气。
这样的情况在治疗过程中频繁出现,李明的病情时好时坏,每一次的波动都让程教授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有时候,李明会在治疗后表现出短暂的清醒和积极的情绪,能够与程教授和小张进行简单的交流,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感觉自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有一点点光,但又抓不住。”李明有一次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
程教授鼓励他:“别灰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找到出路的。”
然而,更多的时候,李明会陷入深深的沮丧和绝望之中。
“我是不是永远都好不了了?”他常常这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