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天从易中海衣服里掉出勋章后,保卫科对他进行了审问。
当天晚上,他就交代了。
他说那勋章是他儿子的。
听到这儿,四合院的人都炸开了锅,纷纷议论起来:易中海有儿子?他不是一直都没有孩子吗?
“大家安静一下,都静一静。”王主任扯着嗓子喊道。
等大家都安静下来,她才接着说,原来在旧社会的时候,易中海十七岁就结了婚,不过当时只办了婚礼,没领结婚证。
婚后一年,他和前妻生了个儿子。
后来,他有机会进城到轧钢厂工作,就抛弃了妻子和孩子,和乡下的妻子断了联系。
再后来,他娶了一大妈,对于之前结过婚、有过孩子的事,他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过。
他不知道的是,后来打仗了,他在乡下的儿子参加了国民党的军队。
战争中,易中海的前妻去世了。
等到共产党打败国民党,胜利前夕,国民党军队联系到他,说他儿子在战争中牺牲了,给了他这枚勋章。
换做正常人,可能会直接把这勋章销毁,可易中海当时和一大妈结婚多年都没孩子,想着这是自己唯一儿子留下的念想,一时糊涂,就把勋章留了下来。
易中海虽这般交代了事情的缘由,可派出所和街道办事处自然不会仅凭他的一面之词就轻易采信。
毕竟此事关乎重大,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谁也不敢妄下定论。
于是,为了彻底查清楚事情的真相,他们决定先将易中海暂时扣押起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派出所联合保卫科展开了一场深入细致的调查工作。
调查人员不辞辛劳,四处奔波,走访了众多与易中海那段过往可能相关的人。
他们耐心地询问每一个可能知晓内情的证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哪怕是最细微的线索,也会被他们反复斟酌、研究。
同时,他们还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之中,仔细查证当年的各种记录,试图从这些泛黄的纸张里找到能印证易中海说法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