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停顿了片刻之后,叶青云接着说道:“其二嘛,则是考虑到有形的阴液难以迅速生成,相比之下,无形的阳气才是当下急需稳固之物。”
“况且,一旦阳气得到恢复,人体的气化功能便能回归正常状态,届时阴液自然而然地就能够逐步恢复过来啦。正所谓‘阳生则阴长’,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这正如陆渊雷所说:“津伤而阳不亡者,其津自能再生,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亦无后继,是以良工治病不思津伤而虞阳之忘。”
“这也是张仲景的一大特点:注重固护阳气,当然,桂枝加附子汤中,本来就有芍药、大枣、甘草,有一定的酸甘化阴的效果。”
大家听得连连点头。
“嗯,我现在讲第二个例子了,今次讲一个增加药量的例子,桂枝加桂汤,出自《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这是一个误用烧针发汗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医者本来目的是通过烧针来刺激身体来促使出汗,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然而如果在针刺后没有妥善保暖,导致针刺部位受寒,就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
“当针刺部位受寒后,可能会出现局部皮肤起核并呈现红色,这种情况被称为“核起而赤”。这是身体的一种反应,表明寒邪已经侵入。一步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奔豚“病的发生,其症状表现为气从少腹(腹部)向上冲至心脏,患者会感到胸部不适甚至疼痛。”
“对于这种情况,古代医家推荐采取两种方法来治疗。首先,可以通过灸疗(用艾叶点燃后熏烤或灼烧皮肤)针刺部位的红肿核,以驱散寒邪。”
”此外,还有另一个颇为严重的不良后果需要引起重视。当患者错误地使用烧针来发汗时,他们的心阳会遭受损伤。此时,位于下焦的寒气便会抓住这个机会,顺势而上,引发奔豚症状的出现。“
”当然啦,导致奔豚发作其实还存在着另一种缘由。那便是病人亲眼目睹医生拿着如此粗大的针具刺向自己身体的时候,内心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惊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