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天见势不能,自己亦有落败受厄之险,心想:自己可要打起万般精神对敌,否则有落败之虞;自己声名事小,袁门声威事大,如果百年袁门毁在己手,自己将来又有何面目见先祖袁督师于九泉,何以见爹娘?当年爹爹和娘亲是多么企盼自己功成名就,再现袁门当年赫赫之声威,不坠之威名;可是假如自己武功不济,败于人手,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岂不成了千古之罪人?想到爹爹和娘亲在自己懵懵懂懂幼小之时便告知自己世上之人尽不可信,有时人心险于蛊惑,杀人于开形,而笑面如花,尤其有的人大奸不显,而其人包藏祸心,害人无数,是以夜间行路往往于狼顾,害怕别人背后行刺;所以为人处事便要光明磊落,心不藏奸,以天下为己任,以公道为准绳,将来有朝一日或可为其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然这是为儒家所倡导的人生最高追求,可是也是江湖中英雄好汉所想,因为人活一生,决不能够浑浑噩噩,一无所成,否则形同槁木,一无是处,所以人处于逆境之中,于万劫不复之时,才应当摒弃生死执念,让信念游走于沉沦桎梏之外,才可以参透生死玄关,人生不过一场大梦,虽然我辈皆在梦境之中,而不自觉醒,那便应做那敲钟之人,唤醒他们内心深处尚在的良知与信念,再行踏上那不朽的征程,扬帆启航,正其所谓: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谪仙青莲居士李太白的诗,道尽人生艰辛,可是又在困厄之中见真心,又自道尽世上英雄豪杰——不死之心!
何灭虏呼啸一声招呼赵盾和满人志三人愈发收紧阵势,此时三人手中长剑左右穿刺,行成织网,只见剑芒寒冷,只刺向袁承天身周!袁承天见他们三人誓要困住自己,甚而还想取之自己性命,他们这样做也只不过是为了报昔年祖袒之的先人祖大寿杀害义兄何可纲之事,可说原本无错,可是事过百年,双方后人各有死伤,如果如此这样下去,徒有杀伤人命,于事无补,可说是件得不偿失之事,所以自己要调中罢事,不让他们再这样自向残杀,因为目下最紧要的事却是“反清复明”的事业,所以道义所在,自己也不可以让他们争斗不断。
三柄长剑,剑式嗤嗤,带动寒风,砭人肌肤,全都招呼向袁承天,不留丝毫情义,在何灭虏看来如果不是袁承天的出现,自己已然手刃这何灭虏,大仇得报,——可是他一经出现,便自破坏自己本来的想法,心中能不气恼,所以手上便加劲,招呼赵盾和满人志两位兄弟,一起共御敌人。
祖袒之虽身体不能动弹,然见到袁承天于剑阵剑网之中全力施为,于急风暴雨之中犹自游刃有余,可见武功不凡,名下无需。他自然明白昆仑派自是宗派一流,所谓家学渊源自有独到之处,从来不肯示于外人;今日但见袁承天于起手落脚之下以一双肉掌抵御何灭虏、赵盾和满人志三柄砭人肌肤的长剑,尤不落下风,便可窥见昆仑派的武学要旨,当然更有他的领悟和自身的武学修为,否则难到此境地,——因为世上之人天分自不相同,所以有时虽一门师兄弟,武功有时参差不齐,以这袁承天——袁门少主看来其骨骼异于常人,而聪明睿智更是不遑多让,看来他这袁门少主非他而何?至于旁人只怕难以胜任,更有一点心怀家国天下,心系世上苍生,所以心中着实仰慕于他,心想:这袁承天不堕先祖袁督师之赫赫声名!
此时场中又起变化,只见何灭虏目眦欲裂,因为他眼见仇人在前,本来大仇得报,偏偏这袁承天自以为是,不让杀他,坏自己好事,心中焉能不恼,可是说到他们三人联袂可以先行杀了这袁承天却也不近现实,因为以目下来看,袁承天未见衰迹,不见败象;而反观他们三人则是气息喘喘,似有不能之势,心中不免生急,手中长剑也使得不尽自然,甚至于剑招每每偏差了尺寸,不尽人意。他心下懊恼:岂难道我姓何的今日便杀不了他姓袁的不成,岂不是有愧于先人?
袁承天知道今日若不能让他们三人输得心服口服只怕难以善罢干休,看来只有全力施为,否则今日决无幸理。此时何灭虏口中又是呼啸声起,三柄青钢长剑杀声风起,直刺向袁承天左右前后,意思是让他躲过可躲,避无可避,甘愿伏输。
袁承天见他们如此,心想:来得好。只见他左手二指一指点出,正是那“乾坤一指”中的“又见轩辕”指风如刀,正点中那满人志腕门穴道养老、外关、会宗三穴道,这是人体手腕处最为紧要的三处穴道,是力之所至,精为所养,把握兵器的关键所在。袁承天乾坤一指击中此三穴道。满人志受力不住,真气外泄,当地一声手中长剑脱手而落。他脸上显得极为尴尬,心想:自己的武功岂难道如此不济。他也不敢抬头看何灭虏何大哥的眼神,正不知他如何看待自己。袁承天一招得手更不迟疑,于旋踵之中点他肋下章门、期门二穴。满人志本来长剑落手,便欲反手出招,不料袁承天后发先至,出招竟快得出奇,已然点中他肋处这两处穴道,接着身体又转,点他后背期门穴,这一套手法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满人志虽心有不甘,却也无法,只有眼睁睁看着自己受制于人,虽心中着实有火,也只有自怨自艾,再无他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灭虏见满人志一瞬间被袁承天所制,心下也是一惊,心想:看来是我们小觑了这袁门少主,自己可要打起精神小心应对,否则只怕无幸!赵盾向来和满人志情交莫逆,形同兄弟,今次眼见这袁承天所制,心下不忿,所以便大吼一声,道:“你敢伤我满兄弟?我和你拼了!”说着长剑上下翻飞,斜刺里穿出,已然乱了章法,不顾不愿向着袁承天刺去,誓要为满人志复仇,——其实袁承天也只是制他穴道,并未伤那满人志分毫,何来复仇一说,只是这赵盾一向脾性暴躁,便和先祖赵率教一般,见不得世上不平之事,如果见了那便拔刀相助,生死置之度外,都是性情中的真汉子,所以今日见了满人志受制,一时情急,剑法不免走偏,三人剑阵少了满人志,只剩下赵盾和何灭虏;这赵盾又关心则乱,横竖要与袁承天拼命。袁承天顾念他们都是昔年袁督师祖、赵、何、满四大猛将的后人,所以不欲伤其性命,只愿这何灭虏和祖袒之二人握手言和,冰释前嫌,莫再提及以往上代恩怨,戮力同心,共践“反清复明”大业,可是偏偏何灭虏心中放不下仇恨和执念,誓要杀了这祖袒之!袁承天只有行不情之请之事,要将他们一一制服,让他心悦诚服,明白私人恩怨可以化解,而民族大义不可放弃!
剑至,杀气亦至;赵盾长剑直刺袁承天小腹。袁承天蓦然出手,以恰到好处将这柄青钢剑挟于手指之间,让这赵盾前进不得。何灭虏见了,手中长剑也是分心便刺,意思迫他放手来自救这赵盾。袁承天二指一松。赵盾不防袁承天会松手,一个吃力不住,脚下不稳,向后翻滚而出,一时闹了个出乖露丑,一时脸上一红,掩饰不住难堪。
人随剑走,袁承天身子一转。何灭虏见长剑走空,心下着恼,接着反手一剑,嗤嗤凌厉剑风如影随形迫至。袁承天见三人剑阵只剩一人,已不足为虑,便右手食、中二指并拢,向着何灭虏眉心点去。何灭虏长剑回式圈转,想要化解其招。袁承天见他就范,心中一喜,忽然以指变掌,啪地一声击在其肩臂,接着又点他下臂穴道。何灭劳右手便不听使唤,长剑当地落地。赵盾此时已起身见何大哥落败,以为袁承天要杀他,便不顾伤痛冲来,举剑以上而下削来。袁承天耳听背后风响,知这赵盾偷袭,更不回头,左腿反踢,以风辨位,啪地一声正击中这赵盾的手腕寸关节。当地一声,赵盾长剑落地,还要出手,袁承天欺身而近点他穴道,让他稍安勿躁。赵盾只有眼睁睁看他出手,而自己无能为力,心中哀叹一声:今日我们兄弟三人一败涂地,只求速死,以免受辱,夫复何求?
何灭虏眼见无望,左手捡起长剑,虽不甚灵便,但还可以行动。他仰天长叹一声,眼中有泪,叫道:“何氏列祖列宗,灭虏无德无能,眼见不世仇人便在眼见而杀他不得,灭虏真是无能,只有以死以谢天下!”他说完目光下意识瞥了一下袁承天,见他也正向他看来。他说完便手起剑落向自己的脖颈砍下,似乎要寻短见。袁承天很是吃了一惊,心想岂能让他自尽?他可是忠义之后,何氏后人!他思之至此,更不迟疑,跃身而近,口中叫道:“何兄弟不可如此?”
他刚刚跃进,本意出手阻止这何灭虏自杀,——可是他终究还是大意了些,在这生死关头,依旧妇人之仁,心不藏奸;他以仁义对人,而别人偏偏拿他这为软肋,以为可欺,今日他虽顾念别人亲情,可是别人却不念旧日先人之情分,所以袁承天便身处危境之中。何灭虏见他前来,手落之势便缓。袁承天夺去长剑,心中这才放下,可是忽觉小腹一痛。他低头一看,不知何时何灭虏不可转动的右手正将一柄匕首刺入自己小腹,血流了出来。何灭虏冷冷发笑。袁承天左手翻转将他推出,质问何灭虏为何如此?何灭虏冷冷笑道:“你以为你是古之大侠,还想排难解纷,以为这是义所当为的事?可是你也不想想现在世道变了,人心不古,已然不是从前的世界,天下人尽可杀,而仁义荡然无存,你给人家讲仁义,天公地道,人家看你如傻子,以为愚不可及;少主,你莫怪我何灭虏出手狠毒,因为在这世上你若仁义,必不久长,因为虎狼在伺,时刻要噬其肉,所以只有全无心肝之人才活得更长久,所以少主……”
袁承天后退几步,匕首在小腹,此时不可拔去,否则命在顷刻。他戟指何灭虏道:“你是何氏后人,怎么变得这样离经叛道,违背江湖道义?”何灭虏眼睛忽然通红,看情形有些颠狂,大声道:“我离经叛道?你看天下的江湖门派多少为了功名富贵杀父害兄,比比皆是,更有为了投靠朝廷不惜做出欺师灭祖之事,违背初心,忘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他们宗派先前宗旨可是反清复明,可是他一旦上位,便置之不理,非但置之不理,更加弃之敝履!你说他是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可是而今却大位独在,守卫京都,做了九门提督,少主你说他不是大奸大恶之徒那谁又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袁承天知他说的是自己大师兄傅传书,可是他说得句句在理,似乎也无可辨驳,因为大师兄确实德行有亏,实在不堪掌教昆仑,可是他可是师父的儿子——虽然这是秘而不宣的事,可是这终究是事实,虽然迫死爹娘,但是自己也不能清理门户,因为现在自己虽可尊他一声大师兄,可是自己和他身份有别,现在自己的身份可是袁门少主,怎么可以越俎代庖?所以这件事只有昆仑派门人弟子自行清理门户,自己却不可以插手,那样无疑会引起袁门和昆仑派之间的莫大风波,那样实在得不偿失,所以自己不能做,这样一来便会朝廷得利,江湖门派受损。所以自己要权衡利弊得失,不能因一时冲动做下错事,因为有时一失足成千古恨,有时会将自身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