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错。几位导演呢?”
韩三爷点了点头,目光巡视着“青年导演”。
管唬:“韩董,我在改编赵冬苓的同名小说《斗牛》,是一部抗日片,近期就会提交审核。”
陆钏:“我的就是那部《南京,南京》,已经在筹备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过审这么难,而且中影不肯投资?
我不过是想拍一拍战争背后的思索、苦难背后的救赎、死亡背后的尊严,和仇恨背后的温暖。
都什么年代了,不要再以弱者的姿态哭诉屠杀的事实,转而从对侵略的抵抗延伸至对人性的探讨不好吗?
从交战双方的角度,更加客观平等的探讨人在战争面前的表现问题、人与战争的关系问题。不行吗?”
陆钏说着说着情绪便激动了起来,杨灵越不禁感叹,这口才真好。
中国青年报曾评价:历史虚无主义有两大特征,一是夸张历史的支流,漠视历史的主流;二是强调个人在历史必然中的无所作为。
日本兵角川之视角,及其颓然自省和自绝,恰是这两点的具体写照。
这哥们儿挺逗的,本来是美国人投资拍这部电影,结果剧本没过审。
然后又过了,怎么过的,咱不敢说,也不敢问,人家自己说是一遍一遍的跑审核,阐述理由。
不过也拖到过审了,美国人因为金融危机撤资了,国内的影视公司有病才会投。
后来嘛,就有了秦兰倾家荡产的事儿,但还不够怎么办?
于是又有人下场,中影、环亚、苏省电视台都投了一些,这才勉强拍完。
韩三爷轻轻地敲了敲桌子,面无表情地说:“今天讨论的是主旋律献礼片,你的问题会后讨论。”
陆钏发泄完有些懊悔,但毕竟准备了好久的话得说出去啊,要不然多不得劲儿。
不过对上韩三爷的眼神,便讷讷不言了。
杨灵越则是噗呲一声乐了出来,他就是故意的。
不仅仅是陆钏的话,而且他也看出来了,人家在座的都是提前得到消息的人,只有自个儿和宁昊是被拉过来凑人头的。
然后陆钏拧眉看了过来,切~~,一个靠营销出来的毛头小子。
“小杨,你说说。”韩三爷说了一声。
“巧了,我们和华宜一样,也在筹备一部谍战片。改编自临安作家麦家的《风声》,剧本已经完成大半了,这个月就能完工。主要是能力有限,拍不了规模宏大,主题更宏大的片子。”杨灵越如此说道。
黄建兴饶有兴趣的看着杨灵越,不知道在琢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