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武器交接

黄河之畔,风急浪高。晋察冀军区直属第一舟桥团在副团长田建平的带领下,即将展开一场震撼人心的架桥行动。

田建平,这位从二团工兵连连长成长起来的指挥官,有着一颗炽热的报国之心。他虽渴望到一线部队冲锋陷阵,但因其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背景,被三纵叶司令留在了工兵部队。上次扩军,他的工兵连扩编成了工兵营。此次,三纵向陈司令举荐了他担任新的工兵部队指挥官。

此刻的黄河两岸聚集了众多重要人物。老将、柳师长、何师长、陈司令、苏参谋长以及晋察冀三个纵队司令,还有受八路军邀请而来的傅作义,他们都满怀期待地看着即将开始的架桥行动。而在黄河对面,来接收武器装备的GUOMIN政府俞大维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和胡宗南也拭目以待。

田建平神色凝重,他深知此次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他站在队伍前列,大声说道:“同志们,今天我们要在这里架设一座浮桥,这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也是为战争胜利贡献力量的时刻。大家有没有信心?” 战士们齐声高呼:“有!”

随着一声令下,第一舟桥团的行动开始了。首先,战士们迅速开车将带式舟桥抛入黄河中自行展开。这些带式舟桥如同手风琴一样自动展开。

接着,自行舟桥也开始发挥作用。自行舟桥配备了强大的动力系统,可以自行移动到指定位置。战士们驾驶着自行舟桥,在河面上灵活地穿梭,准确地到达预定位置。这些自行舟桥就像一个个钢铁战士,为浮桥的架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与此同时,岸边设施也在紧张地忙碌着。起重机将沉重的桥面板吊起,缓缓地放置在舟桥上。工人们迅速地进行固定,确保桥面板牢固可靠。岸边的锚碇系统也在紧张地安装着,为浮桥提供稳定的拉力。

在架设过程中,田建平始终坚守在一线,密切关注着每一个环节。他不时地发出指令,调整舟桥的位置和角度。战士们听从指挥,齐心协力,高效地完成着每一项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浮桥逐渐成型。一辆辆运输车辆缓缓地驶上浮桥,检验着浮桥的承载能力。浮桥在车辆的重压下微微晃动,但依然保持着稳定。这一幕让黄河两岸的众人看得目瞪口呆。

老将微微点头,赞叹道:“没想到我们的部队竟有如此强大的实力,这种浮桥必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柳师长和何师长也纷纷表示赞赏,开始讨论舟桥部队在战争中的战略意义。陈司令和苏参谋长则思考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舟桥部队,提升作战能力。傅作义看着这座浮桥,心中对八路军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

而在黄河对面,俞大维和胡宗南也被这壮观的场景所震撼。他们意识到,这种舟桥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而他们更担忧的可能是八路军实力的暴涨吧。

随着浮桥的成功架设,一场至关重要的武器装备交接也紧锣密鼓地拉开了帷幕。

在陕西明长城起点附近,一座崭新的军营威严屹立。晋察冀军区后勤主任秦怀义庄重地站在那里,与俞大维和胡宗南相对而立。

他们的目光紧紧聚焦在那堆积如山、仿佛蕴含着无尽力量的武器装备之上。一箱箱枪支弹药整齐地排列着,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峻而耀眼的金属光泽,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渴望。

秦怀义神情严肃,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后勤处运输队的战士们,他们小心翼翼地搬运着这些无比珍贵的物资,缓缓向指定交接地点移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极致的谨慎,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这些武器装备对于正在激烈进行的战争而言,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它们是决定无数人生死存亡以及国家命运走向的关键因素。

交接的过程紧张而肃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庄重的氛围。双方人员都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投入其中。他们认真地核对每一项清单,仔细检查每一个箱子,确保交接工作的准确无误。

随着最后一箱物资被确认交接完毕,这场意义重大的武器装备交接在一片肃穆与庄严中圆满完成。

而返回时,车厢里的装的是一箱箱璀璨夺目的黄金。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规模庞大的的物资交接持续进行。整整半个月内就有足以装备百万大军的苏式武器装备完成交接。

其中,光步枪的数量就超过了令人惊叹的三十万支,各种口径的火炮更是多达三千余门,林毅一次性把55 式 37 毫米高炮 570 门,54 式 76 毫米加农炮 133 门,54 式 122 榴弹炮 427 门,55 式 57mm 反坦克炮 130 门这些炮全部都打包卖给了国军,还给了56式85毫米加农炮100门,反正只要是大炮国军是肯定不会挑剔的,能拔脓的就是好膏药么。还有数量庞大到足够使用一年的弹药。

如此庞大的武器装备数量,使得GUOMIN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兵工厂生产线。随后,他们果断关闭了部分兵工厂的生产线,转而生产一些武器配件和手榴弹。

但是随着林毅提供的那批国内库存巨大的 67 式木柄手榴弹到货,GUOMIN政府更是连手榴弹的生产都不得不停止了。因为他们经过仔细核算,自行生产的成本竟然要比购买的价格高出五倍以上。

对于那些GUOMIN政府的大员们来说,既然能够如此便宜到伤心的武器弹药,那又何必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自己生产呢?